通货膨胀或猛于开罗欧债之乱


过年看了一部名为《开罗时光》的电影,不免感慨。刚刚发生的埃及动荡和去年蔓延至今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一直是国际市场的心病。然而,《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警告了通货膨胀可能是更危险的野兽。该文关注的是国际外汇市场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反应冷淡。

 

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失业率从9.4%降至9.0%,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上周五升至10个月高点3.68%。通常美国国债收益率回升能给美元兑欧元以及美元兑日圆带来大提振,然而此次美元升幅有限,且看不出正在形成上行动能。这很可能表明了有关通货膨胀的担忧正在取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埃及等中东经济体政治骚乱的风险。

 

显然,相比开罗冲突各方趋于克制,针对欧盟负债国家更长期救助可能在下个月达成可行的折衷方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通货膨胀列为最危险的心腹之患。一个旁证是欧元区以及英国国债收益率同样出现上升局面,投资者并没有突然变得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更有信心,而是预计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剧。因为如果通货膨胀迫使一些央行提前加息,那些国家的本币会在短期内具有吸引力。

 

除了外部通货膨胀直接冲击中国国内经济,中国人应该更多注意欧洲央行会不会加息。因为中欧经贸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紧密的时期。但恰在此时,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局面可能因通货膨胀横插一杠子,变得更为复杂。我清楚记得去年年底,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结束后,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我们密切关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控制,还有欧盟主权债务以及危机防范所达成的共识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促使欧洲尽快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正常。

 

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在全球53个国家的调查发现,34个国家的人认为他们的2011年会糟于2010年,其中包括了大多数欧洲国家。这一悲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就业。对任何一个准备采取紧缩措施的政府来说,最难是执行。在负债过度的欧盟国家,工作本来就难找,政府还要裁员。类似的担心不仅是普通欧洲人,也是欧洲央行官员们的心理负担。

 

看着伦敦不顾通货膨胀率已升至目标水平之上坚持选择不加息,欧洲央行面对显示德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法国情况也不错的数据,也不打算马上对物价上涨开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尽管承认物价上涨势头会继续,通货膨胀率在2011年大多数时间可能保持在2%之上,而且生产环节的价格压力也首度上升,也仍不准备立刻采取措施。

 

马上会考验欧洲央行不加息决定的,是德国劳资和解方案。这一方案或许会启动第二轮通货膨胀。德国IG Metall工会已经要求大众汽车加薪6%。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处在1999年以来最低的水平,熟练工人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过,对德国经济来说,并不完全是坏消息——加薪也许能激发消费。

 

对投资组合中有欧美资产的个人和借钱给欧美国家的政府来说,欧美为应对危机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包括不断支持银行业流动性,无疑是通货膨胀的温床。但他们也得有思想准备,现在不是欧洲央行和Fed(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想像中的加息时机。在我看来,欧洲央行的加息时间表仍然是今年第四季度。至于Fed,请别指望今年会加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