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摄影/秋山红柿)
长吟长寿
刘德奉
陈长吟说他非常有幸到长寿湖,因为他喜欢水,同时他的名字中也有一个长字。我热情欢迎长吟先生到长寿湖,因为长寿湖需要文学,也因为我喜欢文学。邢秀玲老师百忙之中欣然陪同,因为他们是老朋友,同时也因为她是重庆方的主人。
遗憾的是因为工作原因没能陪同先生全程游览长寿湖。不过我还是从文化人需求的角度为他作了精心安排。让他在长寿城区欣赏了滚滚东去的长江,亲临了江边高耸的古塔,拜访了纪念张飞的桓侯宫,站在长江两岸眺望了长寿城,从总体上初步认识这个陌生的城市。晚饭之后,专门安排他和邢老师住在长寿湖,让他们在多日的劳顿之后轻松的享受一下长寿湖的静谧。文人每走一地都有收集当地资料的习惯,我专程为他们准备了《人间有大湖》(长寿湖暨中国湖泊散文大赛作品集)《话说长寿湖》《长寿文艺》等。特意安排游船到湖里的代表景点——寿岛、《红岩》创作地——高峰岛采风,并由文联专职人员陪同。第二天午饭我们在长寿湖最好的酒店——长寿湖山庄盛情接待。当我同我们的班子成员集体赶到时,他们还在湖间,看来这湖真是把他给深深的吸引住了,回去一定会激动得大书而特书的。我们湖边一见如故,虽是只隔一夜,却有三秋之感。大家相互合影,其情之切,有如晚遇。
席间长吟先生大谈其感受,我知道,长寿湖的200多个岛屿,65平方公里湖面,加上那鱼那果那树那说不尽的历史与传说,他肯定胸有成文,想一泻千言。可他没有提及,而是把白鹤仙女作为了说不尽的主题。
原来,长吟先生夜入长寿湖,休息之前只知道自己“躺”在了长寿湖的水上或岛间的岸边,当然不知道长寿湖长的是什么模样。清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拉开窗帘,想倾情品读长寿湖美丽的景色。对于一个来自西安的作家,加之我文学班的语言宣染,一睹为快之心切是可想而知的。我知道当他拉开窗帘之际,其快乐心境一言难表,非要回去通过散文一字一句雕刻不可。他给我们反复讲了这一幕:当他拉开窗帘之时,湖面婷婷玉立着一只昂首的白鹤。先生快速地拍下照片,然而白鹤轻轻的转了个身。先生再拍一张,白鹤似乎知道他已经拍完便飘然飞走。先生说白鹤为他守了一夜。我说,那是只母白鹤,专访先生而来。有的说,那是重庆美女的象征,苗条而纯真。有的说,他是特意给你当摄影模特的,应当早点把它的照片送给它。席间大家还商定,明年五月邀请中国散文家长寿湖采风,把长寿湖散文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长吟先生是前来重庆市璧山县参加第三届川渝散文家论坛的。作为特邀代表很受大家尊敬和欢迎。大家围着他照相,请他提字,向他索书,他都非常客气的应诺。
主办方的邢秀玲老师,是重庆市散文家学会会长,知道我在陕西生活过,与长吟先生有话可说,便专门把我们安排在一起住。果真,一见如故。互赠名片、书籍,然后没完没了的谈说,陕西的变化,陕西的文学,陕西的书法,陕西的报刊,陕西共同认识的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谈不尽的内容。这样的长谈,我已经是很不多见的了。
第二天的论坛上,我们不约而同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打造川陕渝西部散文品牌,大家一致响应。我还戏谑地说,我作为四川省重庆市长寿人生活了17年,作为陕西人生活了20年,作为重庆市长寿人生活了10年,对此打造川陕渝西部散文品牌其情最深。会议总结时重庆市作家协会书记王明凯极力拥护,并站在更高层次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三天上午是外出参观,先后去了璧山广场、文庙、露德堂、周厚勇企业文化。一路上我既是先生的陪同者更是先生的学习者。我发现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观察细致,对什么都很有精神,对什么都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一如他的散文:面广,细腻,感情丰富,积极向上。后来他说,这是为了收集资料。其实我很清楚,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采风不是望风,回去之后是要出作品的。我也跟着模仿,果然拍了不少有趣的照片。跟其师必有所获,不虚此行啊。
夜间,先生休息了,我读他的赠书——《岁月长吟》直到一点过,读其文,识其人,很是敬佩。一如我刚看了刘立云先生的文《让我们仰望星空》,真的有一种找到文学方向的感觉。本想再看看他赠送的诗配摄影作品集,可一同前往的孩子更爱那书,成了她的夜读。
长吟先生是陕西安康人,高高的个头和那魁梧壮实的身子,应当是陕北绥德的汉,不过他那心细之程度,儒雅之气质,还是走不出陕南人的特质。陕南作为秦岭南部的地区,也可能因为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的原因,有着西北的文化性格,同时又具有巴蜀文化的内涵。故此,我猜想这既是他喜欢长寿湖的原因,也是我们谈得上心的基础。
长吟先生在长寿停留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适合于他创作的题材没能到达,希望他再来。如果是第二次来,应当是重庆长寿福了。如果是N次来,他会更加健康长寿的。我想他会达到N次的程度的,因为有这美丽的长寿湖,它会让他在作品中长吟不绝。
(原载《长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