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举报县长遭刑拘案最敏感细节为何省略N字?
记者17日从山西省纪委获悉,山西夏县教育局局长手机短信举报县长违纪问题,却被刑拘、抄家一案有了处理结果,原夏县县长李晋学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同时调离县长岗位;原夏县公安局局长孙红军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调离局长岗位。(17日中国新闻网)
备受关注的局长举报县长被刑拘、抄家事件,公众终于等来了后续结果,不过,大家对这一结论显然难言满意,最敏感的细节、人们最希望知道的情节,偏偏给省略了N字。
运城市政府表示,在接到群众对李晋学违法处理涉己举报的情况反映后,当即责成运城市纪委监察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检察院开展联合调查。经查:举报人所反映问题失实,但事出有因。至此戛然而止,这个“因”到底是什么,不明真相的群众依旧不明真相。
很显然,这个“事出有因”,不但关系到对涉案人员处理的定性,更是说明举报人反映问题失实、还官员清白的关键,同时,也是让彻底消除公众存疑、让大家对处理结果信服的前提。然而,这个“事出有因”似乎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如同赵本山的小品那样,被有意识地给省略了,而留给公众去想象。
尽管至此事件似乎有了定论,却难免让人产生新的疑问:所谓“君子坦荡荡”,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既然举报失实,那身为县长为何不能淡定,反而指令公安部门对举报人监听、开拘、抄家?既然反映问题不存在,举报人岂不有诽谤县长、侵犯名誉之嫌,如今怎么如此宽宏大量,让他恢复上班了?
任何一起公共事件,要平息喧嚣的舆情,消除公众的疑问,唯一的选择就是公开真相。因而,“事出有因”这一含糊其辞的回应,加之不痛不痒的调离、警告“处分”,只能给社会留下硕大的问号和遐想的空间,让当地有关部门处理该事件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蒙上一层疑似权力庇护的灰暗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