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建筑遭强拆的未竟之问


      2月14日、17日,广州增城市国土及城管部门出动数百人,以“违法用地”为由拆除了该市新塘镇一处由某公司投建的马厩和相关建筑群。其中,在17日的强拆行动中,增城市市长叶牛平还亲自到场“督战”。据披露,被拆除的马厩及相邻建筑群均为去年广州亚运会服务过,亚运会结束后,投资该项目的公司还收到增城市政府颁发的锦旗,表彰其支持亚运的行为。(《东方早报》2月21日)

      表彰的锦旗还没有悬挂多久,服务亚运、支持亚运的建筑就遭遇“当地近年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违,看上去,这样的事件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细数起来,却不免让人品咂出丝丝苦涩的况味。眼下,在增城市“声势浩大”的拆违行动中,那些曾经服务过亚运的马厩和建筑群尽管都已经消失了,然而,仍有一个个硕大的问号悬在那里,期待破解。

      首先,涉嫌“违法用地”的亚运建筑是何时开始“违法”的?是现在吗?显然不是。增城市国土执法监察科工作人员承认,早在去年6月,就发现上述公司建马匹隔离检疫区地所涉土地存在大面积违法用地行为。既然那时已经知道“违法用地”,何以不秉公执法,而是非要等到亚运会结束之后才强行拆迁?

      报道披露,被强拆的马厩和相关建筑群自去年3月开工建设之后,完全是在“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协调支持”下建起来的,增城市政府曾为此专门召开现场协调会,广州亚组委、增城市政府及当地的畜牧兽医局、环保局、新塘镇等领导均参加了会议。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工期紧、任务急、标准高的情形下,仅凭一家公司根本没有可能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可见,增城市政府如此作为,除了“一切为了亚运”这个大局的需要之外,不免让人怀疑,政府是在进行“过河拆桥”式的选择性执法。

      其次,增城市政府的“表彰”和“强拆”哪一个是真实的、可以信赖的面目?如果说,政府表彰企业支持亚运的行为是正当的,那么,企业耗费巨资“服务亚运”的建筑应该同样适用于这样的行政许可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企业的行为存在一些瑕疵,政府也应该允许有一些补救的措施,比如,或者催促其补办相关手续,或者给予必要补偿。无论如何选择,强拆都不应该是政府首当其冲的选择。

      事实上,为了某一项公共利益而推动的建设项目,很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工期要求比较急”的情境下,只能是先保工期,公众对此也并非不能理解和接受。毕竟,亚运会是一个国家的盛事,容不得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也因此,政府既然已经默许、鼓励、支持、协调了原本“违法”的建设行为,那么,由此“违法”造成的经济、法律乃至道义上的责任,应该双方共同承担,而不应该完全由企业“独自扛”。

      正因为政府具有行政强制力,所以,才应该格外注意慎用这样的强制力。须知,政府的权威和正确性,首先应该建立在恪守信用的前提上。如果试图以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做法来维护政府的权威和正确性,只能是适得其反,最终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