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房地产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与实践培训(2011年3月25日成都)中国房地产培训网


标杆房地产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与实践培训(2011年3月25日成都)中国房地产培训网



标签:规划方案,立面设计,户型设计,万科

产品设计创新是基于与原来传统设计与产品形态的比较而言的,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如设计的管理方法、工作思路、应用工具的改变,以及对产品形态、质量性能、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材料设备等的创新方面。

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趋薄,宏观调控新政策下,地产必将面临更严酷的市场挑战!房地产企业面临如何构建规范化的设计管理体系并实行有效管理、如何实现产品标准化及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各标竿企业的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设计思想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设计启发?

本次研讨会特邀国内知名地产企业的产品设计、管理专家,就其操作的项目展开,分享心得与体会。并通过大量一线公司产品、市场热销产品的方案设计,与您分享国内房地产行业领先的方案设计理念。同时通过真实案例的互动讨论,以及讲师自身的操盘体验,让你不断完善您的设计理念、开阔你的视野,并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组织机构】中国房地产培训网 http://www.chinarec.com.cn
【时间地点】2011年3月25日-26日 成都(详见报到通知)
【收费标准】2980元/人(含培训费、中餐、资料费等,并提供酒店代订服务)
【联系电话】010-62202006,68011791李老师,王老师

下载报名表 http://www.chinarec.com.cn/page/dcpxbmb.doc

【课程收益】
与您分享国内房地产行业领先的项目方案设计理念及产品创新策略,以及讲师自身的操盘体验;
通过真实案例的互动讨论,将产品设计管理与产品创新的模式、流程与工具等生动地展现出来;
帮助企业找到项目的创新点、卖点,掌握如何进行系统的方案优化及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户型设计升级!

【培训对象】
房地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高管、负责产品设计研发及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士。

【培训内容】
一、房地产项目方案设计的意义

二、房地产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南昌:丽水佳园多层方案思考例
都江堰:某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案例

三、房地产项目立面设计思路
立面标准化设计思路
——乐山嘉州新城西一区
——中海安德鲁斯庄园

四、房地产项目户型设计思路
1、户型基本价值分析
2、生活模式的创新
(1)户型设计的突破点:厨房
(2)户型设计的突破点:卧室与卫生间的关系
(3)户型设计的突破点:平面组合创新
(4)户型设计的突破点:剖面组合创新
(5)户型设计的突破点:卫生间
(6)户型设计的突破点:主题
——万科青山湖8号
——南昌.丽水佳园
——天街,没有实现的遗憾
3、平面优化
(1)基本户型空间分析
(2)小户型创新实例
(3)户型缩骨功
——山西康居苑
——哈尔滨某项目
——武汉四季花城
——长虹世纪城
——更衣室现状及变更设计

五、房地产产品策略之标准与创新
1、情景洋房合院-标准情景洋房的升级版:广州南湖
2、街庭空间-解决高层和低层的空间关系:广州南湖
3、TH的合院-突破了TH的传统联排形态:第五园
4、坡地叠TH、坡地洋房-适用于陡坡地形:东海岸、万科城
5、平地洋房-一种新形态的洋房:万科城
6、新洋房-改变了洋房的传统宽面宽的形态:第五园
7、新多层-具有情景洋房的空间形态的多层:万科城
8、小高层-一种新形态的小高层:万科城

六、房地产项目细节的创新
1、“地下室”
2、“阳台、露台”
3、“百变凸窗”
4、“利用层高”
5、“延展空间”
6、“共享梯厅”
7、“隐藏式衣橱”
8、“室外空间室内用

七、如何关注方案设计细节

【专家师资】
彭波,标杆地产企业资深设计管理专家、万科17英里、万科东海岸项目设计负责人,中国房地产培训网特约培训师。历任:招商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院设计师;万科.万创建筑设计师、项目设计负责人;成功操作多个大型住宅区项目的开发,在住宅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丰富的经验,擅长规模住区的产品全程策划和产品实现。
曾在设计院多个项目中担任主创设计师,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激情;曾在万科总部产品研发中心参与标准化的研究,对产品标准化与创新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曾担任万科.17英里、万科.东海岸项目设计负责人,有丰富的一线的实战经验;曾全权负责沿海集团华东、华南及江西公司的设计工作,江西公司营销与设计工作,西南区域公司项目的整体策划、设计、与项目运筹管理,以及长虹置业成都公司执行副总、集团设计总监,有一定的房地产多个项目的整体运营经验。



【延期阅读】
2011年房地产培训计划安排(含房地产投融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物业管理、财税筹划、住宅精装修等)

下载此文档 http://www.chinarec.com.cn/page/px-jihua-2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