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周爱学
现在很少看电视里那些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了,原因是觉得大部分作品的表演水平实在无法恭维。本来是挺想坐下来好好被主旋律教育一下,但那些演员的表情、姿态和语言,却分明在告诉我,他们是在演戏。
影视的播放时越来越具有科技含量了,高清、3D等各种播放方式让观众的感官获得了最强烈的调动,但是很多演员的表演却有待提高,让我无比怀念未成年时所观看的那些作品,《地道战》、《地雷战》乃至到后来的《焦裕禄》等等,每一次观看,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心灵也一次次被感动。
而汽车品牌的推广活动,也有相同的境况。消费者辨别广告的能力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让汽车品牌到达他们的视网膜虽然不是难事,但要抵达内心,并在记忆的硬盘上不被格式化就是最大的挑战。到底怎样才能让广告带着消费者一同入戏呢?
中国人是喜欢过度煽情或者被煽情的,倪萍式的眼泪婆娑看似耳酸鼻热,不过真正让人感动到内心的案例却凤毛麟角。汽车广告中常见的套路就是一家三口有狗有车,此番模式就能够让人感动,让人入戏么?估计看过的人,都觉得那画面越来越假。我想来想去,在我头脑中能够和“感动”联系在一起的广告,只有台湾中华汽车的《中华汽车,真情上路》,看看它的文案吧:“印象中,爸爸的车子很多,大概七八十部吧。我爸爸没什么钱,他常说:‘买不起真车,只好买假的。我这辈子只能玩这种车罗!’经过多年努力,我告诉爸爸,从今天起,我们玩真的。爸爸看到车后,还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他居然对我说:‘我这辈子只能玩假,你却买真的!’爸,你养我这么多年不是假的,我一直想给你最真的。
每次读这段文字,我始终没有流泪,但我内心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一种很真的父爱之情——和看一些催泪的大片不同,你哭也就哭了,时候却很快不记得为什么哭。
而不久前举办的2011年洛杉矶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却让一部韩系新车打出风头(此处略去品牌名称,它没给我广告费)。冠军得主,快船的格里芬从参赛者猛龙的德罗赞、雷霆的伊巴卡和奇才的麦基中脱颖而出,凭借飞过一辆汽车的车身前头,接车内球员传球后暴扣的创意,以68%的得票率力压麦基,加冕新科扣篮王。韩系新车被全世界无数媒体免费发布靓照,这个品牌推广非常“那个什么力”的(此处实在不愿重复那个重复了上万次的时髦词,可还是找不到什么新词替代!你懂的意思就好)。
此韩系品牌多年来一直积极践行体育营销,可是我从来都觉得体育所代表的内核和它的品牌以及产品车不上边,包括勉强几个的那个“五人足球赛”。
不过这次的扣篮大赛,那部新车,真的是“太入戏”了!
(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