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的时代什么不贬值?


这是一个贬值的时代,什么都在迅速贬值,保险、银行、养老基金都不再是一只只密不透风的聚宝盆而更像是一个个用来装篮球的网袋,里面装的不论有多少钱都会在不长时间内散落丢失。

我的一位朋友自以为有投资理财的意识和本事,在1998年就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这份保险到2020年,也即当他满60周岁的时候,可以领到每月70元的养老保险金。在买保险的1998年,每月70元,相当于一个人半个月的生活费。但到2020年,70元钱还够支付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费的打的费吗?

“保险”不保险,银行也不再有信用。有学者说,当今的时代,人民币每10年贬80%,也即100万人民币存到银行,10年后只值20万,再过10年只值4万了。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贬值的时代,谁也不要以百万富翁的身份自居,当自己不再有创造财富的本领的时候,即使有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许多人信奉知足常乐,也不指望有多少钱财,有个养老金就知足了。但是这样一个看似最低的要求在贬值的时代恐怕也要成为泡影了。发达的希腊、西班牙出现了养老危机,更发达的法国、英国也出现了养老危机。中国凭什么能确保有足够的养老钞票?上海去年的养老基金亏损就超100亿。当“未富先老”的中国有更多的地方也像上海那样有那么多老年人需要领退休金的时候,恐怕等待老人的除了西北风还是西北风。

有人说,投资黄金不会贬值。事实上,黄金也在贬值,只是贬值的速度不如纸币。有人说,投资房产,包赚不亏。近些年房价飙升,谁投资谁发财是一个事实。但谁敢担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房价持续走低的状况不会在中国出现?谁敢保证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每个香港家庭资产缩水50%的悲剧不会在大陆重现?无房人怕房价涨,有房人怕房价跌,谁都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当下的中国人自然也就没有高幸福指数了。

金钱会贬值,物质财富会贬值,有人说,知识就不会贬值了。不是的,知识同样会贬值。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时代,一个停止学习的人、观念不更新的人,学历再高、职称再高的人,都会迅速成为废人。寒假后回单位上班,翻阅寒假期间的过时报纸。发现一个有趣但又很可悲的事实:一些文章对当时一些重大事件走势的预测与后来发生的事实完全不一致。独裁统治埃及30余年的穆巴拉克在人民要求民主的浪潮中苦苦支撑了18天便倒台了,但是我们的报纸,不论是国家级的还是地方上的,事先居然没有一家能够预料到穆巴拉克会倒台。世事难料,更何况谁也不是事后诸葛亮,但整体性判断失误,这就不能不说我国当下的观察家、分析家在整体退化在整体贬值,他们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思维方式,高估了独裁的力量,低估了人民的力量。

那么还有什么是不会贬值的呢?那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特别是创新创业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无可以变有,弱可以变强。相对于金钱、房子、黄金、学历、职称,最为宝贵也是最为恒久的财富就是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