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降价:比亚迪在向谁看齐?


    降价一词在我国汽车市场并不陌生,但降价的目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有消息显示,比亚迪部分产品将于明天降价。从历史的经验看,比亚迪未必能够从中获益。
    我国轿车领域最早举起降价大旗的是吉利,当初模仿夏利生产的豪情,在技术、质量上均无法与夏利相比,于是高举降价大旗,终于夺得了全国最低价的桂冠。结果是豪情的销量始终没有超过夏利,且销量一直在夏利的一半左右,更大的损失在于,降价使得吉利品牌形象大损。最终,吉利不得不转换品牌,以改变形象。
    奇瑞也曾高举降价的大旗,当年奇瑞为冲10万辆的销量,从媒体挖来人才,这位先生上来就搞个春雷计划——降价,结果奇瑞并未因为降价而实现年度目标,且遇到了与吉利相似的问题。
    此后,这位老总又移驾南京菲亚特,搞了个惊雷行动——还是降价,结果菲亚特不仅没有翻身,反而落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最后的结局大家已经有目共睹。
    现任大众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先生当年在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时,以降价为主要手段促销切诺基,切诺基最后的价格低于长城,但还卖不过长城。最终,切诺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生产的洋品牌,也是克莱斯勒旗下最著名的产品之一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苏先生在一汽大众也高举降价的大旗,连同使上翻牌战术,迈腾这么好的车就是卖不上销量;同样,开迪也卖到了停产。在渠道方面,因为降价、压库导致经销商亏损,有的省份全省的经销商被人收购;在市场增长的状况下,一汽大众的销售网点却在收缩。最终还是苏先生的继任者收拾残局扭转了局面,现在全线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卖大众进口车,苏先生依然是最古老的刀法——降价,甲壳虫那么好的车、那么低的价格,居然卖不过MINI……
    如果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看看农用车。农用车一上市便否定轻卡的质量效益型路线,不断地走低质低价的道路,至今一个行业几乎灭绝了,仅维持着最低端的农村市场,这就是降价之路的尽头和最终结果。
    比亚迪何尝不是降价的高手?在不断的降价声中,我们听到的后音是质量投诉不断,是经销商造反,甚至是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向比亚迪提出的抗议;从上牌数中我们看到的是,比亚迪正步步退出一线、二线市场,走向低端、更低端的市场。在比亚迪的业绩报表中,汽车销售额所占比重从小到大,再从大变小,这意味着什么?是以前降价之路走对了吗?2月18日比亚迪的降价,估计能够拿到中国轿车降价冠军的桂冠,甚至能够拿到最廉价车的称号,那么拿到这些桂冠的结果是什么呢?这种桂冠可是其他厂家躲之不及的哟,比亚迪在向谁看齐?
    当然,诸多不懂车的消费者会被比亚迪的降价措施所吸引,但结果呢?他们以后还会继续买比亚迪的产品吗?他们会推荐亲友购买比亚迪的产品吗?降价对比亚迪品牌意味着什么?
    目前,尚未见到比亚迪2010年的财报,但相信年报数据不大好看。从乘用车联席会1月的销量数据看,比亚迪F0销量同比增长7%,F3三厢增长1.6%,F3两厢下降64.5%,F6下降63.9%,G3下降1.6%,增长率最高的是F3DM,增长率为200%,但销量绝对值只有24辆,比亚迪整体下降15%。如果将这些数据语言翻译过来,就是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比亚迪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在新能源车领域并不领先,其电动车销量的绝对值与一些不事张扬的企业无法相比。2月18日的降价与其说:“已全部准备到位,此战必胜。”那么我们不知道“胜利”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