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被曝组织人员在网上宣传涨价合理。一份中石化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称,这次博文比赛是“为给成品油价格上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请各单位网络宣传员自选角度,以石化以外网民的身份,在各大论坛、博客发表不超过800字的文章。”活动负责人表示,竞赛是为了培养选拔人才,在网络社会里更好地用网言网语与网民沟通。(《南方都市报》2月13日)
这一事件一经曝光,很多人可能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怪不得那些垄断国企涨起价来一个个底气十足,原来人家早就胸有成竹,早就在刻意撒钱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了!然而,既然社会公众并无叫板垄断巨头的博弈能力,涨价云云,往往也就是一纸通知的事儿,公众并无从置喙,那么,中石化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大搞什么网络博文比赛,给成品油涨价营造什么“良好的舆论环境”呢?
处于垄断地位的中石化,其江湖地位形成的基石,不外乎对国家保护性政策的享受、对属于全体国民的经济社会资源的独占,以及由此累积起来的雄厚政经资本。这样的一家垄断国企,可能只相信实力,只崇拜权力,至于其他诸如“舆论环境”什么的“软实力”云云,在中石化看来,大抵不免都是浮云。像这样的企业,是不会相信“涨价合理”的良好舆论环境能够营造出来,更不会是组织出来。
之所以这样断言,也是有车有辙,有诸多前事可以寻见若干脉络的。事实上,中石化的“涨价合理”并不是一个需要证明才成立的定理,而早已成为一个无需任何说明的公理了。此前的多次涨价就是明证,而专为此次博文大赛圈定的“三个口径”一条条也似曾相识: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炼油成本持续上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这样的说辞,甚至都不止是“公理”,简直就是“真理”。
那么,中石化要刻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大概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了。那就是,汹涌的网络民意虽然还不足以阻遏成品油涨价,但也已经或者正在给傲慢的垄断国企造成了很大困扰。这样的组织人员在各大论坛、博客为“涨价合理”进行辩护,似乎就成了中石化应对网络民意、改善舆论环境的应急管理之举。其所谓“与网民沟通”的说法,不过是掩饰其试图影响舆论,为涨价张目,并转移批评锋芒的说辞罢了。
这些年来,觉醒了的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的情绪、意见和观点,越来越成为了政府了解民意、形成决策、依法行政的重要渠道。强大的“网络民意”,对于当今中国方方面面的影响有目共睹。对官员贪腐行为的揭露,对企业不合理涨价的抨击,对政府决策的建议建言,均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参与势头。垄断国企不能再无视来自网络上的民意表达,也不能再对日渐激烈愤怒的舆论环境泰然处之。
遗憾的是,中石化这种靠撒钱组织人员为“涨价合理”辩护的做法,注定事倍功半。毕竟,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并不是靠一些隐身博文“营造”出来的;更主要的推动力量,则是真正顺应民意,不使自家的垄断利益凌驾于全体国民的利益之上。而舆论环境的“良好”,只能有一种解释,即最广泛的民众满意度才是真正良好的舆论,仅仅对一家企业示好,并不是真正的良好,那不过是对民意的一种戏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