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吃了“国宝哥”的蛋糕?


谁分吃了“国宝哥”的蛋糕?

     2010年,我在北方采访了一个富豪收藏家,主人是一位资产数十亿的企业家,人笑称“国宝哥”。

     见面后,他热情地向我展示了他珍藏的几十件“国宝”,绝大部分都是历代官窑的典型器。我记得其中连两岸故宫博物院的镇院瓷器这里几乎全有。如:宋代汝窑莲花口温碗、南宋官窑双耳炉、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乾隆粉彩百鹿尊……

     在参观过程中,董事长每介绍一件宝贝,都忘不了加上一句:“我这件比故宫收藏的那一件更大!”最后他告诉我,他在艺术品投资这一块的投资总数将尽1个多亿。参考2010年国际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价,他的藏品应该价值十几个亿。

     我问他有没有将藏品送拍卖公司转卖过。他回答说大拍卖公司不认,去小拍卖公司试过几回,没人举牌。

     我问董事长:“您买这些藏品谁给长眼?”他告诉我,是当地一位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古董商。

     吃午饭,我让董事长请来那位古董商,说有事要请教他。见面后我问古董商主攻那些项目,他说,除开瓷器就是玉器。于是,我从腰间取下一块新仿“汉代舞人”玉件请他断代。那人研究了半天回答我说:“不错,是老东西,唐代玉飞天!”

     饭后,我找了个借口没让董事长跟着,提出想看看那人的店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古董商非常热情地把我带进他开的古玩店,搬出一大堆宋代五大名窑的器物,一件件让我过目。我笑而不语。

    古董商尴尬地说:“古玩这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几件东西会众口一词去肯定或否定……那你也别客气,我这里的东西您要看中了什么就拿,交个朋友!”

     “您别客气,看中了什么我会买!可是您这个店里没几件正经东西!”为了逼出真相,我不得不单刀直入。

     “什么是您所要的正经东西?太值钱的东西只有去拍卖公司买!”对方毫不示弱。

     “从拍卖公司买回来的也不一定是正经东西。比方说你们董事长那1个多亿的‘国宝’,您觉得怎样?”

     “那些东西您认为不对?您懂瓷器吗?”他激动起来。若不是知道他不敢得罪董事长,我真害怕他会暴力相向。

     “您别激动,我的确没有您懂得多,但是我可以说出你们董事长那些‘国宝’是从哪个窑里烧出来的。我在景德镇呆了上十天!XXX、XXX(景德镇高仿者)您应该认识吧?他们都是我朋友!”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此前我以古董经纪人身份去景德镇暗访时,那两位为了炫耀自己的高仿品能以假乱真,曾无意中提到过这位董事长的“国宝”基本上都是出自他们二人之手。

     “您也认识他们?那么说大家更加是朋友了!请坐,泡茶!”点到死穴了!古董商开始慌乱起来,赶快吩咐让他老婆给我泡茶,自己进里间磨蹭了阵子,拿出一个大纸包。

     “既然都是朋友,还要请您老多关照,大家都不容易,都是为了混个生活。这点意思,请您别见外……”说着,他硬把手里的纸包强塞给我,里面像是百元大张。我掂了掂,很沉,恐怕最少有5位数。

     “我想打听点事,您能如实回答我吗?”我放下手里的钱。

     “您尽管问,大家都是明白人,没什么不好说的……”他很紧张地注视着我。

     眼前这位和我见过的其他古董贩子一样,钱赚得再多,还是不显山、不露水,普通不过的两层楼房、不起眼的门脸、简陋的装修,夫妻俩穿着甚至略显寒碜。看着他有些慌乱的眼神,我突然又想起朋友们古玩市场混乱,有助于“财富再分配”的说法,真有些不忍心往下问。但是我知道:就他的财富而言,已经远非一般国民所能企及。

     “董事长的那些东西从景德镇出来的价格我清楚,你们董事长花了多少钱我也已经问过了。中间那么大的差价不会都给您一个人赚了吧?”

     “当然不会,我一人干不成那么多事,也发不了那么大的财。”

     “是啊,你帮董事长买了1个多亿的东西,景德镇那边最多赚2000万,剩下的钱……”

     “对天发誓,我真的吞不下那么多钱!拍卖公司那边的人,还有中间人,还有鉴定费……”

     “您别急,我只想知道一下行情。你们怎么分成?拍卖公司收货的人要拿多少?”

     “除去还税和其它费用,他们拿六成,我拿四成……”

     “再这么干下去,你们就不觉得亏心吗?都是农民出身,别人钱再多,那也是一分一分积累起来的血汗钱啊?”

     走的时候,我将“红包”留下,在古董商许诺不再给董事长买东西的前提下,我答应保持沉默。

     离开公司时,热情的董事长非得要送我一样东西。我推辞再三,实在盛情难却。我只好拿了放在阳台角落里的一只残破了的汉代青瓷罐:“您那些天价国宝我不敢要,就送我这个做纪念吧!”

     “那个东西不值钱,很早以前我花200块钱买的!”董事长说。

     “我就喜欢老窑的东西!”我说。

     董事长让秘书帮我将青瓷罐打包装盒。眼前的景象让我心里很不落忍:在这间屋子里,这只破罐子恐怕是唯一的真东西。

     临上车了,我送给董事长一句话:“这些国宝您钱再多也买不完,别再买了,留一些让别人买吧!再说,您目的是投资,东西再好卖不出去也不行啊!”

     “是啊,现在东西不好卖……”讲到这些,董事长未免还是面露失落感。但是他马上又说:“只要东西好,总有一天大家都会认识它们的。再说,比起外国人的艺术品,我们中国古董的价位还低得很,价格空间还非常大!专家学者们不都是这么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