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杭州做互联网,与网络风向标企业的交往是不能少的。
我的最早的创业项目也是受到阿里的启发。做电子商务。那已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就不提了吧。后来在杭州创办了公司自然开始慢慢接触到阿里巴巴,必竟这个圈子不大。
因为经营过论坛,所以和PHPWIND有过合作关系。后来其被阿里收购。看到了阿里在为电子商务平台打造通路的努力。阿里妈妈,社区联盟,一淘,淘宝内部各种自定义产品渐渐形成从外到内网商的运营环境。
因近两年对数据分析行业的看好,与阿里BI部门的成立也有了相对呼应。对阿里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2011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一年。所有的风向全部看到了移动应用的远方。
阿里有个几年前就成立的公司--阿里云。以前一直不看好这个公司,因为没有任何显性成果。所以最早的认知以为是个研究院。也就是云计算这个假概念的产物。后来没想到还真推出那著名的“山寨”手机。我一直认为手机购物这东西还早着呢,现在布局也早了点。所以我发过誓言:等阿里真的懂操作系统如何做的时候我再去买他的手机。这是一个我与阿里的约会。
事实证明阿里那时候真不懂操作系统。我不是技术大牛所以不能从技术的角度去说明它的好坏,这点网上的技术大牛们早做了评论。那我只能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了。我个人的观点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好坏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应用标准。这是技术架构层面的。如苹果的APP操作模式。二是:你的操作系统相对的应用有没有杀手级的,和更多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如微软的WINDOWS下的办公软件工具等。阿里显然没找到关键点。手机购物还在市场教育期显然不可能成为杀手应用。
我和阿里的这个约会我一直在想可能得下个世纪了。
上个星期,认识了阿里的一个技术工程师金志栋。他把我拉进了阿里正在内测一款产品。现在的产品只是个初级的版本。我也很难看到这个产品在将来成功。但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我的约会可能有一天会提早来到。
这是一个叫来往的社交网站。
整个产品很像GOOGLE+,没什么创新。但结合我知道阿里云正在开始的一些移动应用我好像看到了一些希望。不管阿里操作系统技术的好坏。但它在全面丰富布局属于它的应用。这个方向是没错的,也许不远的将来会抓住如微软办公系统一样的应用产品,这个谁会断定他们绝对办不到呢。在中国必竟用户还是比较实际的。中国的用户是真正的实用主义。苹果那样的公司和发展模式在中国还不太现实。但微软这样的发展方式谁能说一定不会出现在中国呢。
期待这个约会提前到来。(注需要来往邀请码的可私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