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战略管理


  《食品企业战略管理》出版了,内容整理后会摘录在网页上,与大家分享:

  

   http://product.china-pub.com/1144689&ref=browse#ml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第一部聚焦食品产业的战略管理书籍。全书分为8章,在借鉴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食品产业的实际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在形式上也力求深入浅出,生动鲜活。为增加实用性,书中穿插了100多个案例,大多是国内外食品企业近年的战略管理实践成果。本书适用于食品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也可供关注食品产业发展的人士参考。


  1推开战略管理之窗

  1.1战略管理概述

  1.2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

  2战略视角下的中国食品产业

  2.1食品产业的宏观分析

  2.2食品产业的产业链分析

  2.3跨国食品企业的成长历史与商业模式

  2.4中国食品产业的战略瓶颈

  3食品企业战略分析

  3.1战略分析概述

  3.2食品企业战略分析常用工具

  4食品企业公司战略

  4.1战略定位分析

  4.2增长型战略

  4.3食品产业循环经济

  5食品企业业务战略

  5.1成本领先战略

  5.2差异化战略

  5.3目标聚焦战略

  5.4寻找蓝海

  .6食品企业战略执行

  6.1优化组织结构

  6.2做好经营计划

  6.3战略绩效管理

  7食品企业战略合作

  7.1 战略并购

  7.2战略联盟

  8百年老店,基业长青

  8.1提升企业战略价值

  8.2基业长青之道

  8.3中国食品企业家的故事

  结束语你会成为战略经理人吗?

  附录某食品集团战略管理十步法

  

  

  写在前面

  食品产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产业。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食品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反映国民生活质量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食品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在中国诸多产业中堪称“笑傲江湖”。更加值得期待的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速和消费的升级,中国食品产业未来十年将会发生史无前例的产业变革,能够经历和见证这次千年一遇的历程,对于读者朋友和本书编委们来说,都是一种幸运。潮起潮落间,中粮、双汇、茅台、青岛啤酒等二十余家食品集团销售收入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大关,宁高宁、刘永好、宗庆后、牛根生、朱新礼等优秀食品企业家登堂入室,大众媒体上的食品广告更是铺天盖地,食品产业似乎风光无限。然而,在这些成就的背后,食品产业也隐藏着诸多问题:行业虽大,但企业多小散乱,无序竞争。“地沟油”、“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等事件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梦魇。中国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加快食品产业的整合?如何提高中国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坊间有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世界级的企业往往利用自己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文化底蕴及管理软实力,依靠正确的战略判断,不断进行“产业加法”和“产业减法”,在战略层次上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他们实现发展的关键词是:正确的战略决策(选择能够带来足够利润的行业,以保持企业自身持续高速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标准、软实力)。反观中国食品企业,简单原始的“价格战”,纯粹为了赚钱而做企业。诚然,在我们没形成大量的资本和管理、文化软实力之前,我们必须完成“原始积累”,然而遗憾的是,中国许多食品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能力太弱,眼光停留在眼前的一城一池,根本谈不上国际视野。中国食品企业的做大做强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向优秀食品企业学习,把战略提到重要位置上来,铸就我们自己的世界级企业。

  管理并非是几个先知先觉的管理理论家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管理实践。企业经营的首要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不是验证某种管理理论或管理模型。换言之,管理源于人类社会商业活动并逐渐演变之结果。众多的《战略管理》中文版本,内容上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和1985所写的《竞争战略》与《战略优势》两部书的翻版,缺少与具体产业的有机结合。食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交叉领域。在理论和实践领域,懂食品和懂战略的人都有一些,但是两者兼得进而将其融会贯通的专家却不多见。食品是横跨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中国第一大产业,战略管理又是一个内容广博的系统工程,因此,领衔执笔《食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次积极而又大胆的尝试。

  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要,我们还是把战略分解为若干章节,大量的案例也进行了相应的归类,但大家在阅读学习的时候,切不要断章取义,更不希望大家为应对考试而进行“刻舟求剑”式的学习。我希望本书呈现给读者朋友的不仅是理论上的战略模型,而是生动鲜活的食品企业,无论企业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文以载道,书籍不仅应该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更应该是智慧哲理的载体,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蕴含着对战略管理的哲学思考。如果莘莘学子通过浏览本书,对战略管理的脉络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把握,那么编撰此书的目的就算达成了。如果此书能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拓展思路进而用全局性的思维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将是我们更大的惊喜。

  坦率的说,在这个文山书海、汗牛充栋的时代,真正的好书并不多。有一种说法,认为容易读的书籍一定是资质浅薄的作品,而晦涩的风格却标志着作者的思想深刻或工作严谨。这是一种很滑稽的现象,百年之前的“五四运动”就是从倡导“白话文”开始,然而今天的学术专著却“逆水行舟”,回归学术“文言文”。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书籍上充斥着刻板生涩的专业术语,次序井然的逻辑结构,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云里雾里的数学模型-难道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真相吗?管理是一门技术,但更是一门艺术。大道至简,本书的编者们并非纯粹的理论学者,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立足管理实践,用深入浅出的风格来执笔,使得《食品企业战略管理》有更多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希望这种努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们的认同。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引用了众多机构对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分析资料。另外,我们还通过网络、报章、期刊、杂志等媒体汲取了很多同行的著述和观点。十余年来,我有机缘走访了二十多个省市的数百家食品公司和多所大学的食品院系,领略过商界精英的睿智,也感受过莘莘学子的激情,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了我很多启发。中国轻工出版社的伊双双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字斟句酌,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对上述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机构与良师益友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一直希望把《食品企业战略管理》写成一本高质量的书籍,然而终稿读来,仍觉勉为其难。学术研究可以固化某些假设,进而得出标准答案,但管理实践却不会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战略管理领域中的诸多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者们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见仁见智。如有建议和商榷,请发E-mail至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与您的交流与沟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更多的是立足于食品产业经营的视角,但这并非战略管理的全部。赢利模式、资本运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乃至“接班人计划”等都是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议题,遗憾的上述议题却被大多数企业忽略了。然而以我十余年来近距离观察食品企业管理实践的体会,这些议题本应该是最为根本性的战略思考内容。考虑到教材的体系规范和读者的理解能力,上述议题在本书中未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留下些许遗憾。不过来日方长,在本书付梓出版之际,笔者已经开始着手执笔另一本新作-《食品帝国》,计划2013年出版。在这本新书中,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众多食品企业的历史钩沉与成败得失,希望以此来能够帮助读者朋友更为全面的理解食品产业的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