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固有的分离主义倾向是很明显的,孔子所说的“大一统”是不是真的在秦以前存在过,值得怀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能只存在于理念和理想之中。原来怎样,就不提了。至少孔子看到的情况是天子不能管理诸侯。而诸侯的内部,真正有权力的也并不是诸侯本身。诸侯的命运,甚至生命都掌握在所谓的“世卿”“大夫”的手中。甚至“卿”的本身也在“臣”的手中掌握着。上下异位,这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孔子的所谓“复礼”在某种程度上说,本身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再创,而不完全是复兴。
孟懿子就是“世家”的继承人。对于孟懿子的问孝,孔子所给出的答案是“无违”也就不难理解了。后来兴樊迟的对话,正好是说明了这一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祭之以礼”恰恰是针对那些世家广泛的违礼的情况所提出的,关于这些违礼的行为,我们在第三篇会有更详细的探讨,这里先不展开说了。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祭之以礼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