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待家人的感情对待群众


    提要: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牵一动万。故城县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坚持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定准一个基调、抓牢一个关键、创新一个思路,形成了“带着感情为民办事、带着责任进村入户、带着追求真抓实干”的干部氛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成一批好事、实事,温暖了群众的心,凝聚了群众的力,为县域科学发展、稳定和谐构筑了坚强的支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是党全部工作的中心。今年以来,故城县严格按照省、市委“促发展、见实效”的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党员干部为主体联系服务群众,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一、围绕一个主题——“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加快发展、富民强县”是各项工作的主题。故城县群众工作始终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对群众工作实行高规格领导、全覆盖推进。目前,全县13个乡镇、538个行政村全部抽调精干力量推开了群众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助力“一城三区”发展的推进方案》、《群众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了事事有章可循、事事有矩可依。县财政还每年拿出100多万元资金,用于群众工作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工作运转和队(组)员补贴,为群众工作深入、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一个重点——“一城三区”,集中精力,合力突破。 下派工作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驻村工作队(组)的布局上,故城县创新思路,不单是搞“撒芝麻盐式”的村村有,而是把主要工作精力集中到“一城三区”所在村,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一城三区”(县城和衡德、西苑、营东三个工业园区)是故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平台和主抓手,也是故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地方。近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城三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衡德工业园,2010年被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正在着力打造冀鲁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西苑工业园,有效承接南资北移项目、聚集服装产业,正在着力打造河北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营东新区,成为裘皮裘革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裘服生产基地。今年1—9月份,衡德、西苑、营东“三区”入驻企业纳税9410.5万元,同比增长39.4%,其中营东新区入驻企业纳税增长61.6%。随着“一城三区”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就业、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和生活保障等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抓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思路,该县把“一城三区”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主抓手,从乡镇和部门选调了215名年轻后备干部,成立了4个工作队和57个工作组,分别入驻“一城三区”所在乡镇和规划涉及村,在园区管委会和所在乡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定准一个基调——“务求实效”,明确目标,快速推进。为防止群众工作成为“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的“作秀”工程,故城县明确了“抓发展促增收、抓协调促发展、抓民生办实事、抓党建强保障、抓稳定建和谐”五大工作目标,并着力做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摸实情,进村入户,深入群众,全面掌握基层最全面、最真实的情况,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愿,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搞宣传,深入宣讲“一城三区”发展战略、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和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各种益处,以及县委县政府解决失地农民养老、就业、低保、回迁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消除群众疑虑,增强群众信心,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保稳定,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谈心,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促发展,根据镇情村情,培育扶持非农产业,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两个并存的问题;五是强班子,协助所在乡镇搞好“传、帮、带”,努力建设一个政治强、作风正,想干事、会干事的村班子,为群众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六是办实事,充分利用部门的资源、职能,为广大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解决好老、贫、孤、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七是搞协调,加强纵向与横向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为所包村争取一些政策和资金扶持,为群众和企业办一批实事、好事。

四、抓牢一个关键——“干部队伍”,历练作风,提升能力。活动开展过程中,故城县坚持把锻炼干部队伍,作为下派工作队(组)的一个出发点,与干部素质建设工程紧密结合,通过活动增长干部本领,同时又依靠得力的干部去干好群众工作。一是抽“硬人”。改变过去由原单位指定工作队员的旧有程序,变单位“指派”为县委“点将”,下派“一城三区”的215名工作队员,全部由县委在乡镇和部门的后备干部中直接筛选,一经选定,就不再允许单位换人调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二是交“硬活”。按照“哪里发展任务最重、群众最需要,就往那里派干部”的原则,把群众工作队(组)作为攻坚克难的突击队,压重担,交硬任务。活动开展以来,群众工作队(组)圆满完成了堤口渠景观改造、大坛村新民居建设等近百项攻坚任务,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严督导。采取明查暗访、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对下派工作队(组)员是否工作在村、工作在岗,是否违犯工作纪律和工作守则,是否按既定计划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四是重考评。研究制定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健全了下派干部考勤考绩制度和档案。对群众认可、组织满意、真正干出成绩的工作队员,及时提拔重用;对作风浮夸、应付工作、无所作为的工作队员坚决严厉处罚。

五、创新一个思路——“动态管理”,人随事走,灵活机动。在群众工作队(组)管理方面,该县勇于解放思想,不断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采取了多种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一是哪里工作多,就把工作队(组)集中到哪里,形成工作合力,集中攻坚;哪里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抽调什么样的干部,确保用最合适的人干好最合适的事。在南湖公园建设、滨湖新区建设等重项工作推进过程中,群众工作队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不要求所有的工作队(组)同步开展工作,哪个工作队(组)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就马上进入下一个工作阶段,或转移到其它战场,确保工作队效率最大化。三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增加新的工作队。10月份,围绕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故城县谋划启动了杏基湖新区和冀中能源(故城)金宝产业园建设。为确保两个重点区域顺利推进,该县又抽调了20名得力干部,分别成立了第五、第六群众工作队,切实做到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走到哪里,群众工作队就跟进到哪里。

近一年来,故城县群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协助镇村排除化解苗头隐患120多件次,化解各类矛盾2000余件次,实现了“零”越级上访;“一城三区”群众工作队(组)共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419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00多件。更为难得的,是营造了人民群众理解政府、信任政府、支持政府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加快故城发展的强大合力,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前三季度,该县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6个,总投资115.3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02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增长34%。

(省委政策研究室、衡水市委研究室、故城县委办、新农民杂志社联合课题组;组长:王书利,成员:张会普、师东升、胡冬原、王文成、慕楷、张力郡、孙长东、徐秀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