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逻辑起点


扩大内需的逻辑起点
——扩大内需建立在有效需求的基础之上。有效需求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付能力可以通过现金交易和信用交易实现。若表现为现金交易,消费者就必须支付现金,那么,就意味着他必须有稳定的收入(稳定的工作或生意以及稳定的收入一个不能缺少);若表现为信用交易,则不仅要求消费者具备前面的条件,还必须拥有资产和良好的信用记录。
——这里的消费者不是抽象的个人,而应该是全体公民。而中国目前的国情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民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消费者。因为他们的需求并不表现为前述的“有效需求”。比方说农村9亿人口,真正具有支付能力的人还不到五分之一,五分之四的农村人口基本上是“糊口经济”。
——城市居民的消费早已信用化,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已经透支信用,成为“房奴”、“车奴”和“卡奴”。问题出在农村,由于农村土地、房屋产权虚置,农民缺少稳定的工作机会,也没有形成稳定的收入现金流。因此,他们难以进入“有效需求者”并对扩大内需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政府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一顺位的工作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成为土地的所有者,或者给他们提供创业的资本。或者,给广大农民提供巨大的补贴等等。其中,大规模的补贴显然不是政府能够承受的,而以施舍的方式提供创业资本更是不可行。
——政府如何解决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难题呢?只能是从解决土地和农民房屋的产权问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