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说真话没用 要做真事才行


----从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真话说起
 
柴福洪
 
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发言说:“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这一真话,引起作者的思考。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真话是这样说的:“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确实非常靓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但是,我想谈实体经济依然是银行的基础,银行如果健康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源的迅速优化,以及整个资源在社会中间的效益最大化,我想是有其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整体的经济系统性地出现风险以后,银行想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两个字:垄断。
 
中国银行业没有竞争。为什么没有竞争?中国的银行机构太少,而且,只有几家国有占绝对主体的股份制大银行,没有中小银行,没有非国有性质的银行,没有省一级的中型银行,没有地市级、县市级的小银行,倒是引进了不少外国银行。中国对外开放过头了,对内开放还没有真正放开。
 
如果全国每个省、每个地(市)、每个县(市)都有一家以上的中小银行,而且大多是民营民机制,民间资本为大股份。你看看,竞争局面就一定能形成,国有几家股份制大银行绝对不会有“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的现象存在。之所以国家不允许成立那么多的银行,是怕管好不好,怕把金融市场搞乱了。其实,银行一多,性质多样,央行和银监会才会拿出真功夫来监管,现在的监管没有下真功夫,金融监管政策也谈不上公平、公正。
 
在中国,不仅银行业是这样,其他部门也有类似的情况,即使是公益性事业,也有一个竞争问题。如国有高校和医院,还按计划经济那一套在运作,没有全面对民营放开,国有占主体,没有竞争,信息不公开,使我国的人才培养、人体健康业,处于低质、低效状态。
 
中国任何产业,都应该向民营经济开放,包括军事工业在内,民营与国有机构同时竞争同一市场,公平与公正的社会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当然,政府要加强监管。这时的监管必须体现公平公正,政府专职当裁判员。政府和企业,才能各归其位,这时的中国,就成为一个正常的经济社会。中国目前许许多多的不正常,是我国社会经济架构本身就不正常所致。
 
中国民间资本,政府应该引导其投向实业,引导其做正事,不去炒买炒卖,以钱生钱。中国民间资金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今后必定是中国经济的破坏者。我国敢放“强盗”——发达国家大资本进入中国,就是没胆敢放“小偷”——民间资本进入经济主体。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错误。
 
 
                                          2011122
                           
作者简介
柴福洪,男, (19575--),湖北蕲春人,经济学硕士,黄冈职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公共经济。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方式:QQ303272660 传真:0713-8345265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