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问题是互联网的一把双刃剑。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因此倍受指责,就连谷歌和Facebook也不例外。但最近来自科技网站SEJ(SearchEngineJournal.com)的一张图表却提示了分析此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这张名为“社交网站的崛起”的图显示,用户在社交网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发布的信息都呈迅猛的增长态势,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个人信息。其中,Facebook上每20分钟就会有200万张照片更新,每周就会有70亿条内容被分享,Flickr上每分钟就会有3500张照片上传。知名科技网站TNW的作者南希·米赛亚(Nancy Messieh)对此向用户发问:你真的很在乎自己的隐私吗?
米赛亚称,网络用户们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会很关心自己的信息不落入恶人之手,或者不被用于广告目的。她列举了如下几个人们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加以佐证。
Facebook
Facebook已经成为大多数网络用户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关心个人隐私的最大证据。通常,Facebook对其隐私设置做出的重要的改变都不利于用户,于是一些人用各种方式表达愤怒,但之后却依然如故地使用Facebook,就像他们过去、甚至未来也将继续做的那样。去年,Facebook对其隐私政策做出了重要的调整,但随后透露只有35%的用户实际对隐私设置进行了更新。
浏览器拓展应用
这也是另一个证据。当安装一个Chrome或者Firfox的插件时,有多少用户真正看了你所授予它们的权限呢?尽管Chrome和Firfox强制开发者公开显示这些授权,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认真阅读过仍然值得商榷。以Chrome为例,其拓展应用在你安装时会要求一些权限,这意味着它可能会从你的电脑、你访问的网站、你使用浏览器进行的所有行为中获取数据,也意味着它还有可能从你的视频摄像头和你的个人文件夹里获取数据。换句话说,该拓展应用的开发者(比如谷歌)就有可能知道你所有的这些数据。
服务条款
这也是一个通常会被用户忽略的方面。你登录的网站的时候会耐心读完所有的服务条款和免责声明吗?很多人的做法是一眼掠过不假思索点击“同意”。以Twitpic这个图片分享网站为例,虽然图片仍然属于用户所有,但已经永久授权给Twitpic使用了。因此,有些专业摄影师发誓再也不会使用其服务。
密码
这应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高客传媒(Gawker)在去年年底被黑客攻击时曝光了用户最易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大全。像123456这种很容易就被破解的密码出乎意料地流行。也许有人说在高客上使用的密码与在网上银行使用的密码肯定不一样;即便如此,这仍然能够说明人们对密码是多么不重视。
那么,人们究竟为什么不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隐私权呢?米赛亚分析认为,随着社交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鼓励分享信息的用户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个人信息的散布者。社交媒体带给我们自我陶醉,而我们则逐渐被程式化为“分享”甚至“过度分享”的类型。而与此进行对抗的唯一有力武器就是用户觉醒的意识。
你真在乎隐私吗?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