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补贴模式


双补贴模式
 
    一直不大愿意认同所谓的“中国模式”,想了很久,觉得还是存在一个“中国模式”,只不过是一个“双补贴模式”而已。
——财政以“出口退税”的方式对出口商的补贴。
——货币当局以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对美国政府,从而对美国消费者的补贴。
过去,中国凭借双补贴模式是暂时“占领”了一些市场,但是,由于模式单调,“含金量”太低,这种“占领”很快成为过眼云烟。
 
这样,形成一个“大循环”,这个“大循环”的维持需要几个基础条件。
条件之一:美国消费者的负债能够维持,即美国人的“寅吃卯粮”行为永远不受预算约束。包括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匹配。
条件之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投资承担责任,不会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损害作为债权人的中国的利益。
条件之三:货币当局能够无条件地、无限制地继续购买外汇(本质上是一种“对赌”行为),根本不用担心成本和亏损。
条件之四:中国低端行业的一线劳动者愿意接受超低工资待遇,愿意忍受非人的工作条件。老板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找得到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条件之五: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至于将出口补贴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全部吞噬。
条件之六:给予出口加工企业的土地、电力、原材料等资源性要素供应没有限制,也允许它们继续污染环境等等。
还有,没有人反倾销,没有人施压人民币升值。等等。
 
上述条件只要有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联动,从而破坏“大循环”,导致“大循环”崩溃。
我以为,双补贴模式是非常脆弱的,现实生活中,双补贴模式存在的基础早已土崩瓦解,现在还坚持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去争抢市场,无疑是滥用资源,破坏国际贸易和金融秩序,也是自作自受、自取其辱。最终,还是纳税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