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听吴建民对江苏校车车祸的说法


  12月12日18时许,也就是《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两天后,江苏再传噩耗,一小学校车因躲避前方的2辆电动车而发生侧滑,导致校车翻入河中。校车上共有71名学生。据说,截至目前,已死亡40多人。至于此后到底死亡多少名学生、到底被公布死亡多少名学生,恐还都是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将会是低调而掩饰的。无他,连带效应、连锁效应之可能的打击面太大、影响面太大。对正义、公正的要求,从来都是在所谓“大局”之下的,甚至可以对前者全盘忽略不计的。

  正所谓屋漏偏遇连阴雨。连阴雨是无从办法的,但是,屋漏,且屋漏了无人过问、无人管、不去管、不去管,却当被拷问、追究、问责。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固然可贵,但是,出台后却不去执行、问责,使法律法规形同虚设,这样的法律法规,实乃有等同于无。中国现今恐已成世界上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法律法规遭到执行的程度与现实,大家有目共睹了。法律法规与国家、民众、组织的关系以及严峻的现实,大家有目共睹了。

  闲言少叙,还是回到孩子们的冤魂还未升天的江苏校车事件上面。

  前不久,外交界资深官员、曾为先主做过多年翻译、后又沐浴欧风美雨多年的吴建民先生,曾针对外交部捐助欧洲富国马其顿校车一事,发表有关“大国论”的妙语,又是孔子又是老子地胡拽一番,又是坦赞铁路有理又是黑人朋友把我们捧进联合国地东拉西扯一番,总之就是捐助有理、捐助有功、捐助应该持续下去、坚持下去;历史和现实和未来,都证明我们宁愿自己没有校车、我们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为穷国、富国、所有国捐助校车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吴建民先生还情真意切地说,老百姓是井底之蛙、混沌之人,经常不明白,时常犯糊涂(大意),不明白大是大非,不明白大国外交,不具备大国之民应有的慷慨、大度,要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理,要他们服从、听话。

  有关吴建民先生的此番言谈,我就不倒腾后账了。让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有所改变,恐也是一件难事。我要说的是——江苏又出校车事故了,对此有所研究、刚刚发过言还引起了不小轰动的吴建民先生,极有必要适时、及时地对此亮明自己的观点。

  并且,重要的是,我注意到,1939年出生于重庆的吴建民先生,在7岁那年,也就是1946年,随父母回到了祖籍江苏,此后一直到195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也就是说,吴建民先生祖籍江苏,是江苏的血脉;吴建民先生在祖籍江苏生活了不少年头。

  人常讲亲不亲,故乡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吴建民先生作为江苏人,理应是江苏的血脉,理应对江苏有非同一般的血脉情谊。现在,祖籍江苏的几十个孩子花一般的生命刚刚逝去,吴建民先生难道不心有戚戚焉吗?心有戚戚焉何以哉?难道不需要讲出来吗?江苏原籍的众多乡亲们等着听呢,全国被灌输了“大国观”的民众同样等着洗耳恭听呢!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作者:祝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