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遇到一些在内地设厂的朋友,都慨叹生意难做。欧美经济不景气,人民的消费能力下降,入口商都不敢落单,即使肯落,价钱也压得很低,而且交货期限紧逼,累他们要四处扑原料,加班赶工,做得非常辛苦。
另一方面,内地政府给他们的优惠也在减少;沿海的发达地区,已不像以前那样欢迎港商,刻意在劳工问题与环保问题上为难他们,好像想逼他们离开一样。加上银行的利息高企,经营成本大升,他们已做得意兴阑珊,有意在年终结业,回港退休算了。
种种迹象都在显示,中国有意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中国政府可能有这样的心态︰既然欧美国家埋怨中国倾销,中国又何须硬把人民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廉价输往外国呢?不如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增加内部需求,让自己的人民可以享受多一点经济增长的成果。
为了增加人民的消费能力,中国政府多方设计去增加工资的增长,包括带头加公务员人工,提升最低工资,令东部沿岸地区的工资,每年都有双位数字的增长。令那些劳工密集,但增值比重低的工业都没法经营下去。厂家若果没法转型,就得迁往一些内陆地区经营。一些年纪大的厂商,既没有能力转型,又不愿冒搬厂的风险,于是只好选择结业。
此外,中国政府又收紧了环保的要求,以免为了出口而付出太多污染河山的代价。虽然我们在新闻中仍经常看到内地环境被污染的事件,但对于厂家来说,他们是实际感受到政策的确是收紧了,他们在这方面付出的成本已远比之前大。
这些政策虽会令厂商的成本上升,但亦可以逼厂商转型,利用更多的科技与创意,以提升生产过程中的附加值,不至长期依赖低增值的劳工密集行业。这样,人民的生活才有机会得到真正的改善。
此外,欧美国家将很快发现,中国的出口产品不会如以前那么便宜,没有中国的倾销,他们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中国政府应把对欧美的出口,调控在贸易平衡的水平,宁出现贸易逆差,也不要出现顺差。这样,西方国家就没有口实,去逼人民币升值。
保持对欧美贸易平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要欧美国家有足够的产品卖给我们,我们才把等值的产品卖给他们。不然的话,我收到的只是一些注定会贬值的外汇,他们迟早会赖账。
中国手上已经有太多外汇,无需再拼命出口去赚外汇;相反中国应尽快把手上的外汇用掉。买一些真正对中国有用的东西。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宁愿看到中国在外贸上有赤字,也不想中国继续有贸易顺差。不断有顺差,就是表示中国仍在不断受骗;出现逆差,才表示损失的程度减少。
中国应增加进口而非出口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