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汽车“富二代” 打造新永源


    他也许是中国民营汽车企业里最年轻的董事长,但年轻并不是他仅有的关键词。4月底在浙江三门县,《浙商》记者见到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源汽车)董事长王刚时,他刚刚接到通知说他获得了今年“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的提名。

    尽管只是提名,但从他欣喜而又自豪的神情中能看出,荣誉对于这个年轻的“80后”企业掌门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需要的肯定。对于许多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来说,“劳动模范”这样的称呼似乎更像是他们父辈身上的标签。

    “劳动模范”的提名源于年轻人的开拓精神。2010年9月,从英国留学4年归来的王刚带领永源汽车与美国电动车公司ZAP公司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背靠着国际领先电动车企业的技术支持,永源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时间名声大噪。7年间,这个成长中的民营汽车企业终于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王刚的身影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站新闻中。

    尽管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他会紧张,说话也略显不自然,但从他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海归派的张扬,也听不到任何豪言壮语。自小受父亲的影响,他更像是个传统的实干派。

    拆解困城

    王刚的事业传承自父亲王怀义,但对他来说,父亲给他造了一座困城,这些年他一砖一瓦地拆解着这座内心的城池。“富二代”这顶别人戴到他头上的帽子,王刚并不轻松。

    2006年,归国的王刚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永源集团旗下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的公司。

    永源集团是以摩托车零配件起家的,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转型做汽车成为了他们发展的战略方向。2004年4月,永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并自主研发了一台SUV——UFO汽车,却因为产品单一,销量一直平平。更为尴尬的是,由于产品外形酷似丰田RAV4,让它在行业内饱受“山寨车”的诟病。

    “我们发展得晚,是行业内的跟随者。”王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手永源汽车的。在他看来,振兴永源汽车是他作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重大使命:“长远来说,这块将是我们的主业,所以我一开始就想到这个最重要的岗位上去。”

    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民营汽车制造商。即使是永源汽车所在的浙江台州,也已经有了吉利在内的两三家造车企业。考虑到制造轿车对企业规模要求较为严苛,并且竞争激烈,王刚选择了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开始专业打造本土的SUV越野车。

    从2007年到2009年间,永源汽车总共投资1.3亿元开发了永源A380车型(手动档),被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申请17项专利,其中两项发明专利。2009年3月永源A380(五门车)成功面市,当年销量便达到400多辆,营业收入约3亿元,开始摆脱过去几年里年年亏损的窘境。也是在这一年,永源汽车作为唯一获得参展资格的中国汽车企业亮相第63届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与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同台竞艳。

    “目前永源的市场定位就是要把SUV做精做好,未来也还有新的SUV在开发。我们就是要集中力量把SUV做大。”造汽车这个梦想虽是“大胆假设”,但王刚还是坚持一步一步地“小心求证”。

    这些售价在8万元到9万元之间的A380汽车,颠覆了大部分国内普通消费者对越野车的价格定位。错位发展,很快为永源汽车赢得了市场。2010年,永源汽车国内销量突破2万辆,再次达到新高。同时,王刚又督促加快推进永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不断丰富产品链,开发了A380(自动档)系列产品,并于9月成功上线。

    借力打力

    2010年,“永源汽车”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上海世博会美国馆里,一款由永源汽车与美国著名电动车企业ZAP公司合作研发的A380电动汽车亮相,并成为该馆唯一展出的交通用车。

    原来,为了提升“永源”的品牌形象,早在这年年初王刚已将一直沿用的飞碟汽车“UFO”标志替换成属于永源的“Jonway”。但在市场上,永源汽车这个品牌的知名度依然不够高。

    正愁着如何改善品牌形象,王刚接到了美国ZAP公司抛来的橄榄枝。这个来自美国加州的企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电动汽车供应商之一。

    原本,父亲因为一些沟通上的误解拒绝了对方的合作要求。王刚得知后,主动提出去ZAP公司在美国的总部考察。经过了深入的考察和了解之后,合作最终达成。在关键的时刻,他抓住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2010年3月,永源汽车与ZAP公司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个全新的公司ZAP Jonway,由永源汽车提供整车平台,ZAP公司负责电动技术的开发、匹配测试和零部件采购,世博会上亮相的汽车正是两家初步的合作结晶。历经十个多月的磨合,2011年1月,ZAP公司根据协议斥资3003万美元完成了对永源汽车51%的股份收购,合作正式展开。

    对于外界所说的“将被完全收购”一说,王刚笑言:“其实我们是互相持股的,等于是合并。”在他看来,这一并购将成为永源汽车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跳板,并能借助ZAP在电动车领域的美誉度大大提升永源汽车的品牌形象。

    据介绍,这款A380在变身电动车之后,最高时速可达90公里/小时,每次充电能行驶200到300公里。虽然,距离电动汽车普及到个人的时机尚未成熟,但王刚说永源A380电动车将很快出现在上海杨浦区政府建立的“绿色城市区”里。同时,他还瞄准了租车市场,争取以租赁的方式尽快将电动汽车推进到个人消费市场。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在传统汽车领域里毕竟还是由美国、欧洲、日本占先,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都是同步发展的,谁都有机会领先,就看谁能抢占这个市场。”

    新锐一代

    爱熬夜,爱睡懒觉,许多80后特性在王刚的身上同样可以找到。与老一辈创业者的“草根”和“苦干”不同,他作为新锐一代创业者,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开放的视野与世界接轨并敢为人先。

    关于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王刚充满着信心。他放言,不出五年,电动汽车必将开始在中国普及。对此,父亲王怀义则不以为然,尤其是起初对于与ZAP公司合作的决定还有些排斥。

    要改变父亲的想法并不容易。但为了得到父亲的支持,王刚没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给父亲“洗脑”。在日常的闲谈中,他充当起了“传教士”的角色,有意无意地为父亲介绍国内国外电动车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外电动车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回想起这几年电动摩托车在中国风生水起,又眼见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扶植力度,王怀义开始意识到儿子说的是对的。直到实实在在地得到了ZAP公司3000万美元的注资之后,父亲更是明白儿子跟4年前相比真的不一样了,未来的“这个舞台是属于他的”。

    尽管父子俩私底下还是经常沟通,但出于对儿子的信任,他开始渐渐不过问王刚的工作,任其做主。将儿子的努力看在眼里,父亲虽然在他面前不说,但却在《浙商》记者面前忍不住夸赞道“他很认真”。

    智慧和锐气,是永源汽车副总经理牟永进对王刚的评价,“他们这一代,看得比较长远,还擅长资本运作,敢想敢做。”今年50多岁的牟永进在永源集团已工作了十几年。作为老一辈“勤奋踏实”工作的代言者,他坦言自己经常被王刚带来的新锐思想冲击着。在牟看来,虽然王刚的一些想法还不成熟,但他的到来给这个呆板的传统“机器”注入了一道新鲜的活力。由他带来的诸如“企业并购整合”、“上市融资”这些西方的资本运作手段正在永源汽车这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里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反应,并赋予永源汽车新的发展意义。

    牟说,现在的王刚欠缺的只是社会阅历,而“三年后,他必将有所作为”。

    与国内几家大型的汽车制造商比起来,永源汽车的实力自是无法匹敌。但在背靠了ZAP这座技术大山之后,未来的细分市场上,永源汽车或可大有作为。在王刚心中已经有了一幅图:“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实现50亿元的汽车产值,车型和销量均实现质的突破。”

    王刚也深知:“汽车这个产业太大了,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要求都很高,民营企业做汽车会越来越艰难。只有在产品定位上非常准确,成本控制得好才能生存。所以我只想先做好SUV这一块。”停顿半晌,他又继续说道:“一个民营汽车企业如果心太急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