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媒体报道,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对于记者“为何要打父亲”的提问,廖某以“家庭矛盾”四个字回应。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殴打父母”,找到相关结果约2,290,000个。这意味着,此种在传统眼光看来禽兽不如的行为如今却在屡屡发生。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善待,还能指望他善待谁呢?兴许一切彬彬有礼、随和待人都是逢场作戏。
我们的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让他们擅长某一样技术,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然而事实上,这样功利性的快餐式培养法造出的许多却是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泯灭人性的冷血机器。他们中的许多学历高、工作能力强,懂得如何完成重大的项目、如何制作复杂的图表,却不懂怎样处理感情、怎样面对家庭事务,甚至忘了“人”字怎么写,人怎么做。他们在职场如鱼得水、春风得意,回到家却变得古怪易怒,不可理喻。廖某,这位北大研究生、深圳公务员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与他相似的还有前段时间引起巨大争议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从同事、乡邻的描述可以看出,廖某和李阳一样,都是非常善于塑造外在形象的人,他们可以完美地处理学习、工作上的事情,对于如何处理别人的困难讲得头头是道(新闻称廖某平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热心),但面对自己的家务事却显得异常无能,甚至令人发指。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眼前的功名利禄、纸醉金迷已让人们迷失了双眼,灵魂跟不上奔跑的脚步。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社会万象似乎都扑朔迷离,越来越背离人性的初衷。教育之本是什么?为学,还是为人?不能为人,为学也无用。即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即便如今是一线城市的公务员,如果忘了为人的本分,便也是空来一趟人间。据亲朋讲,廖某从前是个有才华又随和的人,而来自生活、妻子等方面的种种压力使他性情大变——那么,这个高材生除了学会了加减乘除,是否还学会了怎样缓解压力、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是否学会了处理正常的家庭事务、人情冷暖呢?答案是否定的。脱离了精神的肉体如同行尸走肉,一旦人们都变成了只会思考工作的机器而缺失了“养心”,正常人便无法正常,有良心的也没了维持良心的耐心,这一幕幕家庭悲剧折射出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