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的认识突破


  G20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非同以往的立场。

  首先是判断非同以往。总书记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也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这里边已经找不到“复苏”、“缓慢复苏”或“复苏不及预期”的说法,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政策未来将不再指望世界经济复苏。我们的一贯看法是:世界经济不可能很快复苏,过去的增长只是大灾之后的反弹,根本谈不上复苏。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谁在花钱”。现在看,中央最高层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而国内政策开始转向,尽管还是“微调”,但转向才是关键。

  依据上述判断,总书记给出的结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暴露出若干体制机制、政策理念、发展方式的弊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是: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登高望远,超越具体分歧,超越一时得失,共同探索走出危机、实现发展的正确途径。

  这段表述一下子就把中国的位势拉高了,这是我们过去不曾有过的远见。

  五点具体建议也十分精美,看点众多。每一个“我们应该”都准确地击中世界经济的要害。

  第一,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这里明显带有中国的立场和主张。总书记说:在强劲、可持续、平衡这3个“经济发展”的目标中,确保强劲增长是首要。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风险、市场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保增长、促稳定应该成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出台新的有力举措,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融资、财税等手段帮助它们尽快摆脱困境,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科技潜力,积极培育增长亮点,增强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

  我们应该加快各自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实现世界经济相对平衡增长。

  一段话体现了多层内含:

  其一,告诉美国等发达国家,平衡是次要的,别总是拿平衡说事儿,拿平衡要求人民币升值,限制中国发展。

  其二,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国内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向――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到“实处”――保实业、保生产、保就业。

  其三,发达国家必须取消技术壁垒,只有依赖技术进步才有经济结构调整,只有全世界的经济结构共同调整,世界经济才可能平衡。

  实际上,总书记此前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已经明确指出:国际社会应该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失衡的本质。失衡是世界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原因。导致失衡的原因是结构性的,包括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国际分工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平衡等。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第三条,总书记谈到了“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

  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等仍需大力改革和完善。

  我们应该稳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改革其货币组成篮子,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定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

  我们应该推动形成更加合理透明的大宗商品定价和调控机制,扩大产能、稳定供求、加强监管、抑制投机,实现和保持大宗商品价格合理稳定,着力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尤其是要保障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粮食消费需求。

  我们应该坚持推进改革的决心不动摇,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断迈进。

  太重要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关键是“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而不是“发言权”;大宗商品定价虽然由美国控制的现实难以转变,但必须透明;必须构建价格合理稳定的机制。这不仅是中国的利益诉求,更是全世界重新归回制造业的基础。

  四大辩证关系:

  既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放任唯利是图、恶性竞争;

  既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关键作用,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大包大揽。

  既应该大力提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又应该始终把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摆在首位,使科技进步和扩大就业相得益彰。

  既应该大力促进生产、不断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应该更加注重收入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能力提高和民众生活改善相互促进。

  很明确:这其中的提法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高科技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都需要。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源占有失衡,财富分配不公,发展机会不均,形成“越不发展越落后,越落后就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最终制约了世界经济持久稳定增长。这个认知太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