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与人民币直接交易
人民币国际化是好事,但人民币并不是硬通货,因而这件好事“磨”起来更费事一些。硬通货本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但长期以来却被当作主要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货币的代名词。《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如是说,泥腿子们可以到地主少奶奶的牙床上去滚一滚。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难倒只有建立在债务危机与疲软经济状态下的美元、欧元、日元可以带上“硬通货”这顶帽子,而建立在显示出长期活力经济基础上的人民币就不能够戴一戴“硬通货”这顶帽子? 岂有此理。
最近的一则消息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一直是“磨”而不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1月24日宣布,将于11月28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增加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和加拿大元对人民币交易。至此直接与人民币交易货币已增至9种。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多磨”不只是从今天才开始。去年,中国推出了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的交易。如果有朝一日世界上主要硬通货都与人民币“挂钩”,那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会变得更加“省力”了。
固然,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贸易结算、投资计价等方面尚未全面被“认”,但如果中国人自己都不主动将人民币与全世界更多硬通货“挂钩”,那么,人民币也就永远“硬”不起来。硬通货也不是一日就可以“炼”成的,将人民币锻造为硬通货也需要水到渠成。现在看来,人民币已在越南、缅甸、泰国、蒙古等周边国家广受青睐,尼日利亚和泰国也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篮子”中,甚至中国还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诸多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不过,就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增加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和加拿大元对人民币交易而言,显然意义要更大一些。
首先,加拿大是当今世界七大工业发达国家之一,而澳大利亚则是中国进口铁矿石、羊毛等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与这两个国家的货币直接兑换,减少了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形成过程中经由美元等第三方货币的“绕弯”环节,增加了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形成过程的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发展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
其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虽然早已启动,但仍待完善。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不过,如果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无法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直接兑换,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货币就只能够是小篮子,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基础也就要更窄一些,因而缺乏合理性与稳定性。
再次,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美债危机令美元疲软,欧债危机加大了市场对欧元的信任危机,而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也使日元汇率充满不确定性,而作为公认的“商品货币”,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由于来自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具有较大刚性,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粮食、煤炭、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会受到较强支撑,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等“商品货币”自然也会受到一定支撑,而人民币与这类长期走强的商品货币直接交易则更加便于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形成相互锚定关系。
此外,为了改变美元在国际市场的独霸局面,就需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使用。正如胡锦涛主席今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G20第六次峰会上所强调的那样,要改革其货币组成篮子,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为此,中国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增加自身货币篮子中非美货币种类及其比例。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这就是无论是出于加快世界加快复苏进程考虑而言,还是出于减少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冲击考虑而言,稳定人民币与主要硬通货之间的汇率至关重要。由于国际上主要硬通货汇率强弱变化此消彼长,如果能够扩大人民币与主要硬通货之间的直接交易范围,借助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之间进行直接交易的契机,利用好美元与各种商品货币汇率波动过程中显示出的“跷跷板”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民币与不同货币汇率之间的波动相互对冲,形成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国际金融市场冲击的减震器。
也要看到,虽然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在与越来越多的硬通货直接“挂钩”,但并不能够简单得出结论,认为与直接“挂钩”的货币越多,人民币就越“硬”,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因此而大功告成。事实上,在我们自己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可以与任何货币挂钩,谁想拦也拦不住。不过,其他国家是否愿意使自己的货币与人民币“挂钩”就另当别论了。应当指出的是,就人民币汇率而言,无论是在前段时间与林吉特和卢布“挂钩”,还是从现在开始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挂钩”,都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乐见其货币与中国的人民币“挂钩”,但我们未必愿意。总之,在选择直接兑换货币方面,肯定要两厢情愿。至于人民币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挂钩”,不仅有利于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资源,而且也有利于这些国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力度,属于双赢。
不过,即使人民币真的有机会成为硬通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仍然要循序渐进。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要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如受到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选择、资本与外汇管制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波动等方面制约。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形成直接交易关系是将人民币锻造成为硬通货的一个重要步骤,而只有以硬通货的“名分”进入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能够更有意义,才能做到利大于弊。否则,也只是失去自主性的“被国际化”,弊大于利。为了防止出现后一种情况,在条件不完全成熟时,倒不如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一看、二慢、三通过。
必须将人民币锻造为硬通货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