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双反”中国屈服 国内企业申请反制


据行业高管透露,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计划转移部分生产活动至韩国、台湾和美国,以化解美国光伏企业发起的“双反”诉讼申请。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太阳能行业正在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向中国商务部提交反制申请。

  11月21日,中国太阳能行业高官和政府官员表示,最有可能成为目标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2010年,美国制造商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总额达到8.73亿美元,接近中国出口到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价值总额。

  此前,美国商务部应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和其他六家太阳能企业的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美国商务部表示,初步证据显示中国制造商正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倾销太阳能电池板,将对这些产品征收50%-250%不等的惩罚性关税。该部门也在调查中国政府时候破坏国际贸易准则,对这些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给予非法补贴,如果事实成立,美国商务部可能增加额外的关税。

  位于俄勒冈州尤金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口商Grape Solar总裁Ocean Yuan表示,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已经聘请了律师来应诉美国商务部的案件,对于这起案件胜诉的几率这些企业变得越来越悲观。

  Yuan已经在和数个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协商在俄勒冈州进行太阳能组件的组装。这将成为中国新型供应链条上的最后一步,从中国,经由韩国和台湾以避免任何新的关税惩罚。

  然而,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后组装是一个技术含量降低的人力劳动,不管中国企业在俄勒冈州如何扩张都不可能增加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岗位。

  目前,美国只有一家尚德电力位于凤凰城的太阳能电池板组装厂,这个组装厂的产能只占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3%。

  即使在Solarworld没有发起贸易诉讼之前,尚德电力已经开始准备增加这个工厂的产量,计划增加工作人数和扩大工厂规模。但是即使这样,工作岗位人数也只是由110增加到260,其产能也占到美国市场的一部分。根据可再生能源咨询公司GTM Research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太阳能企业供应了美国已安太阳能电池板的40%以上。

  多晶硅或成“双反”目标

  11月17日,中国太阳能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行业正寻求法律意见,针对美国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一名官员表示,最有可能成为目标的将是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制造传统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

  多晶硅的制造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近乎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产生的电量。制作过程需要在电弧炉加热大量的原材料。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之一,因为美国有大量的、价格便宜的水电。绝大部分多晶硅都用于出口。

  由于过度依赖火电厂发的电力,中国多晶硅产业颇具争议。此外,因为环保监管不严,在中国时常发生污染物外泄导致河流遭污染的事件。

  嫁祸中国

  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在美国总电量的比重还比较低,但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增长超过70%。

  中国大量出口产品致使价格骤降,从08年每瓦3.3美元,降到一月份的1.8美元,目前每瓦1-1.20美元,价格一路下跌使得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无力抵抗。

  美国3家太阳能大厂的产能占据了美国所有制造商产能的六分之一,然而这些大厂却相继宣告破产,其中有获得超过5亿美元联邦贷款担保的Solyndra,贷款同时加重共和党人对于奥巴马扶持绿色能源政策的不满。另外4家太阳能公司已经在去年初开始裁员减产。

  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导致政府削减补贴,欧洲市场需求也开始放缓。就目前来看,中国国内太阳能需求量极小,导致业界产能过剩,这只能让生产商们将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到国外,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上周国会证词中表示,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内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已经跌落70%。朱棣文在共和党人关于Solyndra公司破产的质询中做出证词。

  简单来说,制造太阳能电池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太阳能组件有四步。首先以多晶硅为原材料铸成晶棒或多晶硅铸锭,然后把多晶硅铸锭切成硅片。

  第三步,在薄片上进行化学处理并接上电触点制成太阳能电池。最后将60或72块电池连接成电池板,压上钢化玻璃,封装铝边框,添加接线盒,最终制成太阳能组件。

  美国这次发起的贸易战就是针对制造过程的后两步:把硅片制造成电池或组装电池成电池板,因为这两步生产几乎被中国垄断。

  Yuan表示,以前中国制造商希望在国内生产硅片,但他们已经计划将硅片运送到台湾和韩国,并制成太阳能电池,以此来逃避美国商务部任何形式的关税。然而制成电池这一步是生产线上技术含量最高、自动化程度最大、最耗成本的,几乎占据了整个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业界高管透露,此前中国制造商有把太阳能电池制造厂迁到美国本土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企业放弃了这一做法,因为在美国开办涉及化学制品的工厂要受到很多法规的限制,花费的时间更长。

  Yuan指出,利用中国的硅片在台湾或韩国制成太阳能电池片,最后运输到美国组装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制作电池片一步的成本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全部成本中占据的比例不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