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马旅申报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具有创业者高度敬业、业务方向能找到突破点、可以快速调整、有富有战斗力的业务骨干,但它们往往在财务管理规范性与工作流程管理规范性方面欠缺。当然这是我们飞马旅辅导的时候能做出贡献的地方,但也要谨慎地避免用简单的规范化模式去要求这些企业,而需要提供逐步规范化策略,以保证企业不因过度的规范化成本而增加发展困难。原因在于,创业企业真正能做起来,其实不是靠的规范性,而是靠非规范化下的快速反应、敏感把握与突破常规。这种反应甚至没有前例可循,以至于有些觉得匪夷所思。而规范性所遵循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它往往是历史经验的累积与他人蓝本的写照,看起来有规律可循,但严格照搬则往往导致组织陷入困境。因此,规范化不是一个静态样式,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的总结、提炼、学习、进化的过程。超越了适当的发展阶段,规范化反而是一种负面行为。
创业者善于设定目标,甚至设定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来促使自己的组织产生竞争力。在创业的过程中投入、敏感、积极、动情,他们在乎每一点产出与投入,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动摇,他们也不是很看得惯“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做派与劲头儿。大部分成功的创业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成长需要事必躬亲、积极探索,遇到问题不要简单说不而要先尝试再说,遇到可能的资源不能过于挑剔而要取其有用舍其有害,遇到不如意的合作伙伴往往也要委曲求全,在急迫的情况下也可能要做点权宜的事情以度过难关。我们今天很多的大跨国公司,它们最初做的业务与今天的主业务甚至没有啥关系,它们是在前进中找到合适的方向的。这种探索性也注定了不能简单地用规范性或者其他人做的某个做法来套用。当然,随着规模成长,团队凝聚共识与规范品质,往往需要更为规范的制度与承诺,而当需要与更多的投资者、合作者打交道,那么就需要在组织行为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过程,往往是MBA教育、大公司框架中的严格训练里面很少或者没有提供的,这样的动态反应模式也对于参与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简单的刻板化训练往往训练出不合适创业的人才与参与创业的人才,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人才往往会拿着一个或者一些模子跳不出来,不是提炼与解构出有用的行为因素,而变成了组织的颠覆者或者教条主义者。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对于创业精神伤害最深的地方。
警惕规范化陷阱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