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的进场能否重构生态链?


  据说Ubuntu准备进军移动操作系统,并且剑指同出一门的Android,让一些技术流的朋友很是期待。作为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对Ubuntu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相信Ubuntu的进场具有值得期待的价值。

  目前, iOS、Android、Symbian三分天下,但整个生态链日趋保守。因为,每一个操作系统背后都是终端制造厂商。在Android没有出现之前,iOS和Symbian都归属终端厂商,直到Android出现之后,才重构了行业生态链,让一些手机厂商得以进入移动互联网新时代。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HTC,此前一直采用微软的windows mobile,市场反应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直到HTC采用了Android之后,才带来了跨越性的发展。不得不说,在整个HTC的发展史上,Android都有不可忽视的功劳。但是,Android的开发者google却收购了终端制造厂商摩托罗拉,原本开放的生态链也开始逼近保守。甚至可以说,Android随时都可能成为摩托罗拉的专用。

  自从google收购摩托罗拉之后,Android阵容的厂商已经感觉到危机的存在,三星开始重视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HTC也曾表示有意收购被惠普放弃的WebOS。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谁也不敢肯定未来会怎样发展,寄人篱下的感觉总归不好受。但是,当前他们无法摆脱Android的市场魅力。因为,Android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如果贸然脱离Android阵容的话,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场就会丢失。可是,如果不摆脱对Android的依赖的话,自己的命脉又掌握在别人手中。虽然有微软的windows phone可供选择,但微软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的前车之鉴,已经让一些厂商不敢轻易的去尝试。或者说,微软的一贯作风让他们后怕最终沦为管道,最终不过是被微软控制的傀儡。所以,厂商对微软windows phone的后怕可能甚于Android。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厂商自主开发是一条路,另拜山头也是一条路。第一条路注定不好走,现在的环境也不合适。那么,第二条是比较合适的。可是,这个联盟在哪里呢?这个联盟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呢?我想,不外乎那么几个条件。1,能够像Android一样开放。2,能够不像微软那么强势。3,能够不涉及到终端制造。4,产品还是要能够好用。那么,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也就是可能入场的Ubuntu了。他既能像Android那样开放,又不会像微软那么强势,最重要的是他应该不会涉及终端制造。如果,最终产品还能够好用的话,我相信还是会得到厂商的支持。

  因为,厂商们没有第三条可以选了。他们要么就自力更生,要么继续寄人篱下。可就算寄人篱下,也要是靠谱的篱笆才行。如果像google这样,自己被捧大之后,就选一个私奔了。如果像微软那样,恐怕一个月也临幸不了一次。所以,Ubuntu就成了大众选择。而Ubuntu的进入可能将像当初Android入场一样,重构开放的行业生态链,只是他没有google入场时那么幸运。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进入,至少能够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