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杨幂主演的电影《孤岛惊魂》票房成功后,一大批中小成本电影也将票房寄托在粉丝观众身上。片商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五月天追梦3DNA》的监制陈鸿元表示,粉丝电影的成功也要靠电影的品质,不能仅仅靠赚粉丝的钱,否则是“自杀”。而业内人士则建议,“只有注重电影质量的作品,才能让偶像名利双收。”
谈及该片的制作,监制陈鸿元告诉记者:“2006年迪斯尼制作的3D版《麦莉·赛勒斯演唱会纪实》,一开始也不被外界看好,结果却获得了上亿美元的票房,两年前我们启动‘追梦’计划,就是因为3D技术的发展得以把演唱会搬进电影院。”对于目标消费群体,陈鸿元坦言粉丝观众是他们在市场调研前期就重点考虑到的目标群体,“我们开拍前做过调查,五月天在内地的铁杆歌迷至少有100万,王力宏的电影《恋爱通告》票房可以拿到6000万元,《孤岛惊魂》仅凭杨幂就拿到9000万元。因此我们对《五月天追梦3DNA》的票房很有信心。”陈鸿元还透露,早在上映前,《五月天追梦3DNA》的广告就收回了80%的成本,所以在票房上并没有太大压力。
此外,陈鸿元还将“粉丝电影”归结为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他认为“粉丝营销”是粉丝电影成功的重要环节,“《五月天追梦3DNA》粉丝包场观影活动的策划从始至终有条不紊,组织、召集、买票、买礼物以及与影院沟通等等细节都分工到位,还有粉丝反复看片,不亚于专业的宣传公司。而且,粉丝包场、反复观看对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贡献票房那么简单,更重要在于形成社会话题。首先,影片本身的故事就充分考虑了‘讨好粉丝’,片中的三个故事不是凭空虚造的,是从粉丝来信中筛选出来的,然后进行加工、改编。”
陈鸿元希望粉丝间的竞争是良性竞争,“粉丝的竞争,对片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五月天了解他们的粉丝,相比其他一些歌手的粉丝,五月天粉丝是偏理性的,不希望这种疯狂的状态出现。”不过,陈鸿元也认为,“粉丝电影”赚票房也要靠电影的品质,而不能仅仅是赚粉丝钱,否则只会是“自杀”。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粉丝电影”凭借人气偶像的出演能赚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但并不意味着能赢得好的口碑。只注重明星本身的力量,而忽略剧本、导演等要素的电影,终究不是成功的作品,而低品质的影片也会对参演的明星产生相反的宣传效果。唯有真正高品质的“粉丝电影”,才能帮助这些偶像真正“名”、“利”双收。
小成本电影将票房寄托给粉丝观众 赚这钱是自杀?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