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艺术品投资仍将持续火爆,怎样投资艺术品最给力?


 如果要问,你认为长期而言哪种投资方式的收益率最高?相信许多人会毫不扰豫地答是股票。的确,各种投资教科书都明白地告诉我们:风险与收益通常会成正比,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风险越低,收益越小。在股票、债券、房产、储蓄等投资方式中,无疑股票的投资风险比较大,相应的收益也校高。

  但事实又是如何呢?虽然一般人对艺术品投资并不十分熟悉,但实际上,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艺术品投资、金融、房产投资并列为投资三大支柱的一项主流投资。

  有人比较了1997年~2003年7月这6年半的各大投资品种的市场表现,惊讶地发现原来股票并非收益最高,艺术品投资收益跑赢了几乎所有的投资品种。

  在2010年闪耀着资本和财富的艺术品市场中,中国艺术品投资可谓炙手可热,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4.368亿元,王羲之草书《平安帖》3.08亿元,这些拍品吸引了无数藏家的目光,中国书画在“亿元俱乐部”中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艺术品投资专家预言,美林银行发布的《2009年全球财富报告》称,我国的百万富翁有47.7万人,年增幅为31%,名列全球第一。面对今年楼市的限购令、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的呈现,由于艺术品、钱币、古董和酒类等具有有形、长期价值的收藏品,已经成为中国财富人群广泛关注的投资品类,从而直接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25%的年增长率,艺术品投资黄金十年或将继续。

  艺术品投资何以成为收益冠军

  艺术品市场存在严重的稀缺性,我们知道,能够持续产生供应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受到很大的制约,例如在股票市场上每年都有新股上市、房地产市场上每年都有新房竣工,即使是黄金市场,虽然黄金是一项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每年还是有大量的黄金被开采出来上市,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人担心黄金供应的充足。惟独艺术品无此之虞,基本上是一个存量的市场,尤其是对已故去的艺术家的作品而言,已经不可能再有新的供应出现。在供应恒定(甚至可能减少,如在战争和灾祸中毁去)的情况下,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艺术品成为最能保值增值的投资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与金融市场如股票外汇等的价格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不同,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走势几乎是一路坚挺向上,大涨小回,暴跌的情况绝少出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下结论说,在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下,艺术品投资是一项难得的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品种。

  艺术品投资最能体现人的身份和地位,还能给人带来文化和品味的光环,这又是其它产品所望尘莫及的。如果一个富人穿金戴银,向人炫耀自己住多么大的房子,有多少股票、债券和外汇,非常容易给人以暴发户的感觉。但是如果这个富人领人参观他收藏的艺术品,则给人的感觉会截然不同。这个富人竟然有了艺术家的品味和气质,成为众人称羡的对象。一个和平发展的社会,不管处于何时,都会有一批人属于新富阶层,他们对于这种难得的“光环”的需求是相当殷切的,因此除非社会遭遇导致不稳定的重大变故.极少出现缺少买家的情况,艺术品市场的承接力相当之强。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强盛,1987年3月,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暴发户”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的创纪录天价,从伦敦佳士得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以此为标志,此后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众多艺术品落入日本“Shopping”新军手中,拍卖市场热潮迭起,价格屡创新高。“新富阶层”旺盛的购买力和不顾一切的购货态度,正是艺术品市场价格曲线陡然向上的重要动力。虽然日本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停滞不前,但所幸的是,国际经济发展潮起潮落,总有一些国家在某一时期“突然暴富”,因此任何时候都不乏这些财富新贵的大胆出手。值得一提的是,安田保险花几十亿买走《向日葵》果真是为了“美学欣赏”?恐怕安田自己都不相信。经此一役安田保险声名大振,公司业务因此迅速扩展,所得收益又远非58亿日元可比,艺术品投资的确是一项名利双收的好买卖。

  去年,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创下10多年来的新高,甚至有专家预测黄金投资进入黄金十年,据说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求殷切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欧美富裕阶层早巳过了买金炫耀这一消费阶段。新兴国家的新富阶层由于种种原因在传统上还将黄金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他们品味的提升,艺术品投资必然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通胀肆虐时期。艺术品的增值幅度尤甚。通常通胀较高的时期,经济也高速增长,经济好景,百物腾贵。社会上的资产价格普遍升高,新富阶层大量涌现。如果此时你手中拿着的是存款,则因为购买力被侵蚀而损失;如果你投资在股票和房产身上,一般而言你会分享到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过,以上的投资都不如艺术品投资,由于社会上出现大批新晋富豪以及老资格的富豪身家大增,艺术品投资的气氛相当炽烈,正是艺术品屡屡创出拍卖天价的黄金时期,在此之前已经部署投资的炒家常常赚得盆满钵满,成为通胀时期最大的赢家。

  除新富阶层以及老资格的富豪之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也是艺术品不可忽视的大买家。在西方的税法体系中,慈善事业的捐赠可以从收入所得中扣除;政府向有一定身家的富人征收高额的遗产税,这些都是对博物馆的大利好。富人们乐于向博物馆捐钱捐物,这样既可以避税又可以博得乐善好施的好名声。另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富豪对财富的理解与传统观念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认为下一代有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给后代留下太多的财产可能反而害了他们;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应该返还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曾多次表示,死后要将几乎全部身家捐赠到一个慈善基金会中。他还发下宏愿,有生之年他要捐赠1000亿美元给慈善事业,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博物馆。再加上政府的拨款,博物馆通常都资金充沛,成为艺术品市场里的长期、稳定的大买家。

  另一个使艺术品投资勃兴的因素是市场融资的出现,这一手段为总部位于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首创。索斯比在经营艺术品拍卖的过程中发现,众多购入艺术品的投资者的目的并非为了收藏,而是要等到适当的时候出手。这些人多为拍卖会的常客,但因为投资艺术品需要庞大的资金,有时候他们手头上的现金短缺,银行又不能向他们提供艺术品抵押贷款的服务。而从卖家的角度来看。有时候有意出售藏品的个人或机构急需用钱,但是艺术品拍卖会通常是定期举行的.这样他们手上的艺术品就不能够及时变现。与银行相比.索斯比更加清楚地知道这些人手中艺术品的价值,因此向买卖双方开办了艺术品抵押贷款的业务,贷款额度为索斯比对这些艺术品最低拍卖估价的4成。索斯比的这一业务引起了许多资金并非特别雄厚的人的兴趣,他们也因此投入到艺术品的市场中去。随着索斯比贷款业务的日渐兴隆,国际间的大银行出终于认识到厂这一贷款项目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发掘的金矿,争先恐后开展了这一业务。有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艺术品投资如虎添翼,群众基础越来越广,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天灾、人祸,尤其是战争,是艺术品市场最大的敌人。由于在战争时期民生凋敝,人们以生存为第一要务。艺术品投资显然“不能当饭吃”,最容易被人遗忘。不过,所谓祸兮福所倚,兵凶战危中一些艺术品难免会散失或损毁,艺术品原本稀缺的供应量又再减少。这样,在战争结束,民生开始恢复后艺术晶的市价仍会不可遏制地报复性反弹。总体而言,由于在战争状态下几乎所有品种的投资都会面临灭顶之灾,并不独艺术品投资如是,战争结束后艺术品的价值又会被重新发掘,供应数量又有减少,因此如果考虑到战后的复苏,战争虽然对艺术品市场有极大杀伤力,但艺术品投资的表现尚不算是最差。


  艺术品收藏市场价值投资的条件已经具备

  按照专家观点: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增长或者出现大的提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基础要牢固。艺术品价格宏观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艺术品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原动力要强大。个人财富的积累、实力的提高是艺术品市场增长的原动力。在个人财富最多只有100万元的社会里,作品价格过千万元可能性几乎为零;最后是驱动力要足够。个人生活品位的需要、精神层面的需要是艺术品市场的驱动力。个人财富实现自由并不是艺术品价格增长的必要条件,而是充分条件。如果个人对艺术品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对艺术品特别的钟情,个人财富再多恐怕也不会推高艺术品价格。

  中国实际上具备了支撑起艺术品价格继续增长的坚实条件。未来中国经济即使不能保持过去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创新能力提高,中国经济仍然会有一个快速、稳定的增长。个人财富积累将会继续增长,富裕人群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富人人数已经排全球第4位。

  未来10年,“富二代”将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力。“富二代”与他们的父辈无论在生活背景、教育经历、消费观念、生活理想都存在很多不同。在他们那里,生活的品位将被放置一个重要位置,艺术品将成为他们的消费品和投资品。

  排除掉当代艺术品部分,艺术品存量极为有限,好的藏品不会频繁出现在市场,市场上的好作品会越来越少。结果是众多的资金去追逐有限的作品,这将是推高艺术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与自身的历史相比,目前价格高毫无疑问,但从艺术品的内在价值看,现在远远未达到应有的价格水平,艺术品的价值释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内最好的艺术家齐白石最高作品价格只有9000多万元人民币,抵不上一栋别墅。民国时期,收藏名家张伯驹可以用一座四合院来换一幅作品。全球销售排名第一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即便如此,齐白石作品仍然难以与西方艺术家比肩,单件作品与毕加索相比,相差好几倍。

  选对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时代,原有的艺术品收藏领域逐渐产生了投资概念,如果想投资艺术品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一是通过艺术品投资基金,另一个是自行投资。

  艺术品具有很强的保值与增值功能,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时代,原有的收藏领域逐渐产生了投资概念。艺术品投资是一个全新领域,艺术品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历史则更短。在投资为主的时代,并非以收藏为目的,而是以增值后获取收益为最终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品与黄金、股票、债券在属性上并无区别。

  所谓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投资机构投资者的一种统称,是指有特定目的与用途的资金投资形式,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是大势所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育与发展是其核心,而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突破口是艺术品投资基金。狭义地来看,基金是一种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它的市场发展可能经过三步,第一步是散户时代;第二步是机构阶段,投资者通过机构来买基金,并通过变现艺术品来获利;第三步是通过购买艺术品衍生品来实现投资,具体来说,如推出艺术品交易指数,就可以挂牌上市进行交易,而不需艺术品的变现过程。西沐认为,艺术品投资基金现在只能说刚刚起步,其对艺术品资本市场的突破与带动意义深远,特别是教育与示范影响会更大。  

  2010年关于艺术基金的消息频频传来,先是某银行于年初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并称因2007年推出的1号投资计划收益率良好,赢得市场青睐全额售罄且提前一周结束募集。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在北京798宣布成立。7月3日,德美艺嘉艺术基金在北京歌华艺术交易中心正式发布,该产品是德美艺嘉联合某银行、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联合打造的以2010年上海世博主题馆参展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的艺术品基金,基金的投资标的是国内顶级的国画和油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通过国内外渠道向全球发行,其发行规模预计达到2-3个亿。这使得2007年在国内兴起的艺术基金再度吸引众人的眼球,2007年至今国内成立了十多家艺术基金。

  时下,因为拍卖会推波助澜的作用,收藏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收藏与投资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收藏代表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投资代表的是利润为目标的商业行为。二者并非孰优孰劣的问题,两种方式最终一定会找到一个契合之处,收藏与投资相互融合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收藏者必须通过出售藏品才能实现以藏养藏,投资者必须收而藏之,过快的换手并不会带来理想的收益率,将来的情形是,收藏中有投资,投资中有收藏。

  个人自行投资艺术品有诸多好处,最直接的好处是能直接品味到艺术之美,获得艺术欣赏的乐趣。同时,个人投资可以自主管理,自行决定何时退出,在管理和退出上自由度很大。

  个人自行投资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是更高的交易成本。拍卖公司的VIP客户,能享受到交易成本上的优惠,但个人成为VIP客户并不容易,一定是基于个人投资额的高低。

  如果没有足够的购买额度,在购买和出售环节基本享受不到这个优惠。

  其次是更大的风险。相对于一个市场而言,个人的资金实力仍然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个人投资不可能更有效地进行投资组合,风险不能通过资产组合和配比进行相互抵消。个人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此外是缺乏专家的专业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富人不敢贸然投资艺术品的重要原因。

  如果是通过艺术投资基金来投资,首先是有专业优势,基金是一个团队来服务投资者,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建立在能够为投资者赚到钱的基础上,基金必须由专业的团队来操作,这一点上,其专业性的优势往往要比单个人大得多。

  其次,基金能够发挥组织内部的协作优势,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团队往往会聚了艺术、财经、投资、管理等方面优秀人才,这些人才组合在一起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协作优势。

  再者,基金能够尽可能地分散风险,为资金量小的人带来分享市场的机会。艺术品投资需要的资金量大,对一些人来说,这往往是很高的进入门槛。

  最后,基金投资能够降低部分交易成本。艺术品的交易成本很高,尤其是拍卖交易方式,单向成本至少要12%。相对来说,基金的信誉等级比较高,资金实力比较强,与拍卖公司建立起较好的关系后,在出售环节上往往可以获得拍卖公司的佣金优惠。虽然个人在与拍卖公司合作中也可能有这方面的优惠,但资金实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是没有基金那样的议价能力的,相比之下,基金是大买家,拍卖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基金投资的一大优势。这意味着艺术品投资基金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但基金投资也有两个缺点,一是缺乏个人参与,艺术品收藏之初便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如今通过第三方来投资,缺少个人参与度,也就缺少了收藏本身具有的乐趣。另一个缺点是固定的退出策略。基金投资退出一般有严格的规定,在投资期限期满后要进行清算,这就不如个人自行投资那样自由选择退出。


  艺术品收藏不妨另辟蹊径

  每年的春拍被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春拍成绩如何,直接影响当年的秋拍,进而影响整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今年的春拍,市场以令人咋舌的成绩让人们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力,特别是中国书画部分,不少名家作品落槌价创出新高。

  很显然,真正的艺术品不惧怕市场的考验,以中国书画为例,名家书画因其本身具备良好的欣赏及收藏价值,很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不过,随着艺术品价格的水涨船高,收藏风险随之而来,一味追高并不可取,另辟蹊径做收藏十分必要。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每年的春秋两季大拍固然是名家作品云集的时机,也是具有资金实力买家入手的好时机。特别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大拍卖行,往往有好的艺术品上拍,如果眼力还不够,在这样的拍卖会上参与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

  不过,相比大型拍卖而言,现今一些拍卖公司比较喜欢的专场拍卖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淘宝之机,虽然这些专场上精品数量可能不及春秋大拍,但仍有精品力作。以中国嘉德为例,其四季拍卖虽然精品数量及规模均不及春秋两季大拍,但一些尚未被热炒的艺术品往往可以在这里觅得。

  2010年6月,嘉德四季第22期拍卖会上,品茗用具专题“清馨出尘、妙香远闻”中,日本茶道中很受追捧的织金壶、银壶、铁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让不少藏家在明清官窑之外发现更多瓷器收藏的乐趣。此外,上海东方国拍曾举办过几场文物商品藏品专场拍卖会,这些拍品大多流传有序,价格也并不高,成为藏家追逐的对象。

  中端市场投资价值显现

  相比那些动辙拍出千万甚至上亿元价格的藏品而言,一些中端藏品因其刚刚进入上升通道,而值得人们留意。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书画品,有可能尚未被市场关注到,价格也未完全体现价值,藏家不妨多加留心。

  张大千的名声妇孺皆知,以他的作品为例,今年春拍时其晚年作品《爱痕湖》在嘉德以1.008亿元刷新他个人拍卖纪录,但他的另一幅作品——整纸荷塘大作《忆江南》成交价仅为229.6万元。今年,于右任书法专场拍卖取得不俗的成绩,此外,一些楹联、对联等作品也都受到市场欢迎。

  即将举办的嘉德四季23期拍卖会上,也将有“京津画派”和“海上墨林”两个专题,其中有很多在今人看来没什么名气,但当时却是画坛明星的作品,比如“三吴一冯”。三吴指的是吴湖帆、吴子深、吴待秋,一冯指的是冯超然,时至今日,吴湖帆的作品表现有目共睹,其他人的作品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小众藏品值得关注

  相比书画、古玩等艺术品来说,一些另类、独特的艺术品因其小众的特性,往往甚少受人关注,正因为如此,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往往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也就是业内所说的“价值洼地”。

  以印谱为例,它一直以来被视为小众藏品,然而去年上半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春拍推出印谱专场,从明清直到当代的100多件印谱成交率却高达77%。其中,明代万历年间吴迥所辑《求定斋印章不分卷》成交价高达起拍价的22倍,而方节庵所辑的《古今名人印谱》两三年前在西泠印社5万元起价时竟然遭遇流拍,今年却拍到30万元。业内专家袁慧敏认为,虽然今年朵云轩的印谱专场拍卖表现不错,但不少藏品价格还是被低估了,像清代光绪年间海上篆刻大家赵叔孺辑自藏印所成的《二弩精舍印赏》,四册一函才拍得8.3万元,这个价格还是有空间的。

  固然,市场需要像《爱痕湖》这样的高价藏品支撑,因为这样的藏品往往会对整个市场有提升的作用。然而,如同“红花也要绿叶配”的道理一样,再好的市场也离不开大众藏家,处于中间价位的艺术品能够吸引更多的藏家参与到收藏中来,从而带动整个艺术品市场稳定的发展。


  艺术品贷款“贷”开艺术之门

  最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良好发展态势,艺术品投资进入亿元时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昂贵的投资资金,许多喜好投资艺术品的投资人陷入尴尬的境地,如何解决融资难题呢?

  现代许多银行面对火热的艺术品市场和投资者的融资难题,创新性地推出了个人艺术品收藏贷款产品。

  在抵押物上,该产品主要以房产、存单、国债等作为抵押,或以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提供第三方自然人连带责任保证。

  一些客户希望以手中的艺术品作为抵押,申请贷款。但由于目前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和真伪鉴定等非银行贷款审核人士所能胜任,因此目前银行暂时无法接受艺术品作为抵押。

  其实,艺术品抵押融资贷款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是一项成熟业务,西方收藏家和艺术品交易机构对此项业务的应用十分广泛,艺术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可通过数据库查到其来源及价格,银行在鉴定评估时有相对确切的数据参考,对艺术品资产发放贷款。国内金融机构也很早就关注艺术品市场,然而,尽管国内收藏界对艺术品抵押贷款期盼已久,但市场上暗箱操作、充斥大量赝品和虚假信息的现状使得这项业务始终无法全面开展,艺术品抵押贷款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艺术品投资更要有成本和风险意识

  除了投资黄金、房地产、股市之外,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是否可用三分之一的资金投资古玩、收藏?

  “如果不懂这行,建议最好还是不要碰。”一位收藏业人士表示,别以为艺术品投资很容易,其实收藏艺术品的开销非常大。有国外的专家曾经统计过,一件艺术品每年的开销至少是它本身价值的1%-5%。如果你经常购买艺术品的话,还要考虑交易费用和税收,这样一来,每年的额外开销可能会达到15%-20%。

  理财提醒:艺术品投资需要金钱,当然更需要眼光。对于艺术品投资而言,赝品劣作风险、保存运输风险和潮流转变风险等都是丝毫不能马虎的。据了解,艺术品收藏的过程非常复杂,投资者不仅需要支付给拍卖公司佣金,还需要为艺术品支付一定数额的保管费、维修费、装裱费。另外,在艺术品投资变现过程中,投资者可能还需要支付佣金给拍卖公司,佣金一般高达15%。

  再者,有必要在此提醒艺术市场的玩家们,尤其是那些刚刚入市的新买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总有一天是要埋单的。证券市场会大繁荣,但那是纸上富贵。而艺术品价格会大涨,同样也有风险在:首先,和那些虚拟的证券比,艺术品固然是实实在在的“实物”,看得见、摸得着,但主要取决于精神层面的附加值,而其价值评估却远远比证券资产的评估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其次,中国的艺术市场刚刚起步,很不规范,中国的艺术生态也缺乏学术积淀与真正的艺术批评,很不健康;此外,更困难的是,中国的社会文化处在剧烈震荡的转型期,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跨越式的发展,伴随着中西文化的冲撞、冲突与融合,艺术价值的判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艺术品毕竟是特殊的资产,其资产价值是由其艺术价值所决定的。要真正地拥有艺术品就离不开这个价值判断,需要你独具慧眼去把握、去体悟、去品味。因此,艺术市场会让仅仅抱着投资甚或投机心态的买家碰壁:初入门者固然会铩羽而归,老谋深算的也难免看走了眼。特别是在当前市场正疯狂的时候,更要提醒买家保持冷静与理性。千万别忘了,艺术品毕竟是艺术品,其资产净值只是其分数的价值。用中国的老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总之,在通胀肆虐时期,艺术品的增值幅度尤甚,通常通胀较高的时期,经济也高速增长,经济好景,百物腾贵。社会上的资产价格普遍升高,新富阶层大量涌现。如果此时你手中拿着的是存款,则因为购买力被侵蚀而损失;如果你投资在股票和房产身上,一般而言你会分享到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过,以上的投资都不如艺术品投资,由于社会上出现大批新晋富豪以及老资格的富豪身家大增,艺术品投资的气氛相当炽烈,正是艺术品屡屡创出拍卖天价的黄金时期,在此之前已经部署投资的炒家常常赚得盆满钵满,成为通胀时期最大的赢家。但投资艺术品市场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投资策略,做好风险防范、树立良好的心态,树立长期和成熟的投资理念很重要和有必要。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保华)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