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将军与谋士


小故事大道理:将军与谋士

  有位将军,领兵作战二十余年从未有过败绩,他熟读《孙子兵法》和《六韬》,并且对历代阵法也颇有研究,打起仗来更是英勇无敌,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勇将,他的赫赫战功令敌军一听到他的名字便被吓得闻风丧胆。所以,他很受皇帝的器重,掌握着全国的兵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

  这位将军手下有个谋士,此人足智多谋,从将军带兵打仗时,便跟随他左右,为他出谋划策。每当将军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这位谋士总能想出相应的锦囊妙计来,为他分忧解难,渡过难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军的不败记录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位谋士为他保持的。

  将军和这位谋士亲如兄弟,不分彼此,将军手下的士兵也深知这位谋士的本领,所以对他也是恭敬有加,不敢怠慢。

  有一天,将军正和谋士饮酒畅谈,忽然接到圣旨,说邻国敌军带兵来犯边境,命令将军立刻带兵迎敌。

  将军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即点齐兵马准备出发,他对谋士说:依我看,这些乌合之众由我来对付他们就可以了,先生跟我征战多年,也该好好休息一下,这次就不要去了。

  谋士闻听此言,对将军说:将军此言差矣,我的职责就是随军出征,为您出谋划策,怎能临阵畏缩呢?再说,将军您待我不薄,这是我报答您的好机会啊,我可并非是畏刀避剑之人,这次出征我一定要去。没有办法,将军只好带着谋士一同出发。

  两军对垒,将军连胜数阵,把来犯的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皇帝闻知这个消息后,特意派人送来千两黄金以示嘉奖。

  将军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挽着谋士的胳膊说:贤弟,你看愚兄没有看错吧,这些人没有什么大能耐,过不了几天,咱们就可以得胜还朝。来,今晚我们所有的将士都一醉方休!

  但出乎将军意料的是,谋士并没有显现出高兴的神情,反而是一脸的愁容。

  谋士沉思了片刻,对将军说:你不觉得这场仗打得很蹊跷吗?原来我们和敌军交战时,有过这样轻松取胜的记录吗?从来没有过。敌军既然来犯,势必来势汹汹。可是,我感觉好像他们全都无心恋战似的,这很不正常。我认为,今夜他们一定会来偷营劫寨,我们还是小心些好呀。

  将军连忙点头称是,命令三军,今晚谁都不许合眼,眼睛死死地盯着敌军的动向,如果今夜他们敢来偷营劫寨,一定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就这样在平安中度过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将军的脸色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灰,最后铁青着脸看着谋士,一句话都没有说。

  第二天,将军领兵讨敌骂阵,敌军高悬免战牌,不敢出战。

  当夜,将军又提议饮酒,谋士依然把他拦住,诚心诚意地对将军说:古语云:兵不厌诈,我们还是小心些好,不如我们轮班站岗,这样将士们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能防患于未然。”

  这回将军没好气地说:好,就依你,你向来是足智多谋嘛。一夜无事,这夜又在平安中度过。

  第三天,敌军仍旧拒不出兵,看到此等情形,将军便哈哈大笑起来,心想:敌人是被我吓破了胆,今夜可以放松一下了。

  当晚,谋士又来劝阻,这次将军对他已经毫不客气地说:你过于多虑,我说让你这次不要来,你偏来,来了还给我拖后腿,你还是休息休息吧,要不然你一个人守夜。哈哈哈……”

  谋士当众被将军羞辱,感到无地自容,但他还是企图劝说将军能够回心转意,可是将军已经拂袖而去,与将士们饮酒去了。

  谋士摇摇头,带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士兵去看守营寨。

  半夜时分,敌军果然来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将军的大营,大部分将士还在沉醉中便丧失了性命,谋士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队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他把曾经与自己生死与共的谋士的尸体紧紧地抱在怀中,放声痛哭,对天长叹:我一生未有败绩,可是偏偏这次大意了,而且还不听忠告,落得如此地步,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

  他用手轻轻地合上谋士未瞑之目,痛心地说:贤弟,哥哥陪你去了,到了地府,你再责备我吧!

  说罢,将军拔出佩剑,横剑自刎了。

 

 

感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管理者在听到反对意见后,一定要冷静地分析,不要一看到这样的意见便盲目地进行反驳,其中势必会带有主观性,造成对事情判断的失误。

 

更多精彩小故事大道理请点击: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