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整个美国,且有迅速蔓延世界之势。原本是三三两两或数十人的小规模静坐抗议,很快发展成为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的全国性运动;原本美国和国际主流媒体不屑一顾,懒得报道,如今却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评论和预测的头条新闻;原本只是曼哈顿南部华尔街附近小小公园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经成为左右美国政局和世界多国政治走向的燎原之火。。。。。。
普通民众游行、静坐、抗议、愤怒、谴责的理由千千万万,归结起来无非是找不到工作、谋不到饭碗、收入急剧下降、生活朝不保夕、人生的价值难以实现、做人的尊严日益丧失,反观华尔街那些金融大亨大佬们,弹指一挥间,收入千千万。华尔街大亨们的收入动辄以百万美元、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计,美国制造业员工的年均收入不过4、5万元。早在1990年代,华尔街就进入了疯狂的金融投机和交易时代(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和金融传记作者荣.切尔诺曾经将1980年代之后的华尔街成为“赌博时代的降临”),从事金融交易的人士,收入少则数十万美元,多则数亿美元。华尔街最有名的格言之一就是:“如果你还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你每年只能赚5万美元;当你不明白自己在交易什么的时候,你每年就可以赚500万美元!”今年7月,在伦敦参加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的一个主题演讲,他认为华尔街金融行业从“产业服务模式”转变为“金融交易模式”,是过去四十年金融业最大的转变,也是最不幸的转变,直接导致了过去几十年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
华尔街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金融交易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创造了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的虚拟金融财富。譬如CDS(所谓债务保险合约或债务违约掉期)的名义市值就曾经超过62万亿美元;金融市场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与此相对照,全球真实贸易每年不过20万亿美元);利率衍生金融产品则更是以数百万亿美元计算。再加上股市、债市(全球债市市值超过90万亿美元)、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及其相关的复杂之极的金融衍生产品,难怪华尔街金融行业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外行无法理解的“高科技”行业,每年有无数顶级大学的数学、物理和工程博士到华尔街就职,为金融家们计算和预测无限复杂金融产品的价格走势。
过去40年来,由于全球货币扩张失去约束,再加上浮动汇率体系推波助澜(笔者曾经证明:浮动汇率体系是国际货币无限扩张的一个内在机制),华尔街金融投机行业恶性膨胀,金融投机经济活动或者虚拟经济活动与真实经济(制造业和普通民众的就业)之背离日趋严重。1980年,美国虚拟经济与GDP之比例还不到100%,如今已经超过500%,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英国、欧洲和日本大同小异。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的严重背离成为过去40年华尔街最伟大的“创新”,成为人类经济体系过去40年最显著的特征,成为人类经济金融体系最危险的“定时炸弹”。股神巴菲特2003年就预言,CDS和衍生金融产品将是摧毁美国和世界金融体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果不其然!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世界!当时大多数华尔街大佬、美国政府官员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官全都相当乐观地宣称,尽管金融海啸是数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甚至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不过我们现在对处理金融危机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我们手中有了更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所以不用担心,金融危机将在两、三年之内结束,经济增长很快就会回到2007年危机之前的水平。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政部长盖特纳、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许多国家领导人,信心满满,一方面打破人类货币政策历史上的一切惯例,史无前例地推出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不顾财政赤字持续高涨和债台越筑越高,拼命实施凯恩斯式的财政刺激措施,同时大慷纳税人之慨,奉行“大而不能倒”的哲学,不遗余力救助华尔街巨型金融机构。他们原本希望如此石破天惊的政策组合,能够挽狂澜于既倒,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魔掌,迅速提升经济增速和就业率。美国推出的金融危机挽救措施和经济增长刺激措施可以说足够庞大。以美联储为例,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美联储资产扩张规模超过2万亿(1913年成立直到2008年,美联储资产规模不到7000亿美元!),中央银行资产扩张就是基础货币发行。奥巴马上台之后,为挽救危机和刺激经济,2009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6万亿,超过GDP12%;2010年超过1.3万亿;2011年预计将超过1.5万亿(目前已经超过1.3万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4年岁月转眼过去。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却几乎同时陷入“二次探底”或“二次衰退”的泥潭,失业率依然高居不下。只要看看各国失业率,我们能够很容易理解“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什么象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西班牙:21.3%; 意大利: 8.1%;爱尔兰:13.1%; 希 腊:16.2%;葡萄牙:12.4%;法 国: 9.2%;英 国: 7.8%;美 国: 9.2%。
于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为什么如此史无前例大规模的货币扩张和财政刺激措施不起作用?我以为当代主流西方经济思想无法回答这个最重大的问题。数十年来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无非是在数学模型的海市蜃楼里面孤芳自赏,无非是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框架里面修修补补,无非是数学公式更复杂一些、统计数据更完善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人类经济体系过去四十年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没有从最基本的经济、金融、货币制度层面去思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没有从全球经济权力格局的巨变里去理解发达国家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生机制,没有从西方民主制度、福利制度、就业制度的内在缺陷里去寻找危机的深层根源和变革途径。一句话,他们普遍没有大历史视角,无法从人类经济制度动态演化角度去理解今天的世界经济。易言之,金融危机及其挽救措施的惨败,充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没落,借用马克思19世纪后期对西方经济学的批评,那就是西方经济学在数学模型和诺贝尔奖的光环笼罩下,已经日益“庸俗化”、日益浅薄和贫乏。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
“财政赤字扩张和货币信用扩张无法奏效的根源是人类经济制度安排存在根本缺陷。”
“人类经济体系演变到今天,尤其是人类货币信用体系演变到今天,造就了一个异常奇怪的经济金融货币体系,那就是三个“两极分化”相互加强的经济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两极分化体系乃是当今整个人类经济金融体系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财政赤字扩张和货币信用扩张无法启动实体经济复苏的终极原因。“
“为什么财政赤字、货币信用之急剧扩张,无法实现实体经济的复苏?要深刻理解此一重要问题,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宏观经济思维,彻底转向完全崭新的宏观经济思维。”
我由此提出一个新的思想框架来解释人类经济。新的思维模式可以从逻辑上严格证明:以凯恩斯式的财政赤字和弗里德曼—伯南克式的货币信用扩张政策来挽救金融危机,从最根本意义上是错误的政策。
道理并不复杂。我们依照对人类经济行为本质的深刻分析,将人类经济体系分为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之三大系统:货币信用体系、真实经济体系和虚拟经济体系。真实经济活动,乃是一切必须经过物质转换过程之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活动,则是购买资产、单纯等待资产价格变化以获利之经济活动,它无须经过任何物质转换过程;货币则是旨在降低一切交换活动成本(交易费用)之媒介或工具,信用则是现在与未来相互交换之媒介或工具。
逻辑上,人类经济体系可以走向两个极端。假若人类经济体系没有货币和信用,则人类经济活动将蜕变为最原始、最简单的自给自足经济,辅之以极其少量的以物易物活动。此一极端情形下,人类经济活动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将退缩至最小规模。假若人类全部经济活动皆致力于虚拟经济,没有人从事任何物质转换和真实财富创造,所有人皆致力于虚拟经济活动,单纯依赖资产价格之变化以牟利。此一极端情形下,人类真实财富之创造亦将完全限于停顿。易言之,人类经济体系必定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然而,人类经济体系永远处于动态演变之中,恰如一个永不休止的钟摆,始终徘徊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
新经济思维模式的最基本理念是: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需求和供给行为有本质区别。真实经济之需求和供给是生产性需求和供给(或称之为“真实需求和供给”);虚拟经济之需求和供给则是投机性需求和供给(或称之为“虚拟需求和供给”)。真实需求主要来自占人口大多数之普通百姓(亦即很难获得信用之普罗大众);投机性需求则主要来自占人口极少数之富裕阶层和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亦即最容易获得信用之个人和机构)。
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剧烈之人群,恰好就是收入相对微薄之普罗大众,他们之真实需求急剧下降(譬如失业和减薪导致收入急剧下降),导致真实经济或实体经济急剧衰退和萧条。伯南克式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和刺激的信用,极少可以到达低收入的普罗大众手中,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流入富裕阶层和大金融机构、投机机构或投资机构手中。易言之,“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和信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刺激投机性需求,刺激虚拟经济(各种金融资产之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真实经济却持续萎缩。“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和信用,首先刺激虚拟经济扩张,然而,假若真实经济持续衰退和萧条,虚拟经济亦难以持续增长,资产价格泡沫必将破灭。金融危机之前和之后的世界经济历史,证明了上述结论的准确性。
新经济思维模式最重要的新发现是:人类经济体系演变到今天,尤其是人类货币信用体系演变到今天,成就了一个异常奇怪的经济金融货币体系,那就是三个“两极分化”相互加强的经济金融体系。第一是“货币信用分配的两极分化”。从全球看,货币信用主要集中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可以无限度创造货币信用来分配(或掠夺)全球资源和财富;从各国看,货币信用主要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和富裕阶层,中小企业和普罗大众极难获得信用。第二是“真实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第三是“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极分化”。“货币信用分配的两极分化”制造和加剧“真实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制造和加剧“真实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严重背离和两极分化”。易言之,少数富裕阶层人士、大金融机构、大企业获得信贷资源的绝大部分,他们决定了投机性需求和虚拟经济;占人口95%的低收入阶层或普罗大众极难获得信用,但实体经济之需求却主要是由他们决定。货币信用扩张和财政赤字扩张启动的不是真实需求,而是投机性需求,全球如是,各国大体亦如是。
“三位一体”的两极分化体系乃是当今整个人类经济金融体系最根本的制度缺陷,是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财政赤字扩张和货币信用扩张无法启动实体经济复苏的终极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最直接的愤怒指向就是“两极分化”。
“占领华尔街”运动还将持续下去,并深刻影响各国政治和政策走向(尤其是美国每年大选)。目前看来,发达经济体系长时期陷入低速增长或衰退已成定局。前几天,以“休克疗法”闻名的经济学者萨克斯宣告,美国经济增长起码要10年之后才有可能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笔者以为最快也要等到2015年。当然,从最本质意义上说,经济体系是无法准确预测的。我们只能找到经济体系运行的一般规律。如果我们承认今日人类经济体系已经深陷上述“三个两极分化”,我们就不应该再深深迷恋“量化宽松”和财政赤字的魔力,我们需要最深刻的制度变革。“占领华尔街”已经吹响了变革的号角。
“占领华尔街”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没落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