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都“和谐”了谁?


          “和谐社会”都“和谐”了谁?

中国现在正处于“过度和谐”状态,一些明显存在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全因为“和谐社会”而被分解和淡化。似乎为了“和谐”可以不计较一切,而“一切为了和谐”的目标正在导致人们的反向思维:麻痹。“和谐”与“麻痹”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也许人们更多的在思考:如果没有享受到和谐的温馨,那就用“麻痹”代替了“和谐”。实在可怕,当我们看到无数中国人在追求金钱享乐的同时而对待社会公德的缺失,我们又能够说什么呢?如果和谐真正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我当然选择“和谐”。问题是,我们到了“和谐”的时代了吗?我们不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吗?在初级阶段就开始享受“和谐”的快乐,难免显得“奢侈”,而我们看到的“和谐”恰是一部分“黑手”在“和谐”中发展壮大。试问:对待贪污腐败也和谐?对待垄断霸主也和谐?对待汽车碾过女孩也“和谐”?,对待地沟油也“和谐”?,对待13条人命在湄公河杀戮也“和谐”?难道中国已经进入到“和谐社会”了吗?如果这样的和谐是为了换来权利的稳固,我看,这样的和谐还是少一些。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法制、道德和力量,是公平、公正和公开。如果把理想和愿望作为现实来体验,怕事“和谐过度”而社会更加泛滥和无度,最终不知道究竟“和谐”了谁?其实,真正的“和谐社会”不是喊出来的,是在人们的心中感悟到、体会到、欣赏到。真的希望“和谐社会”只是如同共产主义一样,现在只是个理想,而非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