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存在“三大顽疾”
卫祥云
一九九二年那个春天,中国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划了一个圈,中国股市应运而生。他说话的大意是:“股票”市场作为一种融资手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但可以完全拿来为我所用,搞不好关掉就是了。
伟人已去,股市犹存。转眼间二十年过眼云烟,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上已正式进入第二大经济体。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仍在调整结构中高速增长,今年经济增速“保九”确定无疑。按理说,中国的股市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但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国股市却是一片愁云残雾,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能,痛也无用,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有时甚至会突发奇想,假如总设计师能够起死回生,目睹此情此景,不知该作何感想?
当然,“搞不好关掉就是了”,只能当作一句玩笑话,但起码表明了一个决策者“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政治智慧和幽默。现在的中国股市关掉不可能,但总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济教训,完善中国股市的各项基本制度建设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履行执政党的义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股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自有资本市场运行的规律可循,而一些基本的制度建设则不论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抑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应该是必须遵循的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而不能我行我素,任凭问题越积越多,基本制度岿然不动,跌也好,涨也行,反正自有广大股民埋单。
我们不妨从最近两年的中国“股市”撷取部分信息,与广大股民通过共同分析,理性思考和积极应对,来为做好自己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从1992年深圳开放股市至今以来,中国股市的融资额达到3.7万亿元,造就亿万富翁800余人,而给公众投资者的分红只有3000多亿元,对此广大股民没有任何话语权。
2008年,中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四年后海外投资者由中石油的分红累计高达119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垄断行业向国外投资者的利益输送何其慷慨!与国内股市由于制度缺失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何止千万里?这只是中国股市“只与外人,不与家奴”的冰山一角。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虽遇调整之机,但全球宏观经济表现却是全世界最好的经济体之一,而中国股市的表现却远远不及其他国家。2010年,上证指数下跌14.3%,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债台高筑,饱受危机的希腊。2011年至今,上证指数下跌13%,深圳成指下跌15%;而深受美债危机困扰的美国股市跌幅仍是小于中国股市,道琼斯下跌7%,纳斯达克下跌6%。虽然股市涨跌属正常现象,但如此与宏观经济基本面背道而驰的现象必有其因,这就是中国股市深层次的基本制度缺失所致。
反观中国股市二级市场的行情持续低迷,而中国股市近几年的流通市值却大幅膨胀。看看2007年,当上证指数在6100点的时候,A股流通市值约为8万亿元。目前上证指数虽一直徘徊在2400点上下,A股的流通市值反而高达18万亿元。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股市的扩容速度很快,认为的行政审批使许多业绩较差的公司能够上市;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股市是特有的只进不退的单边市,使很多本应淘汰出局的“ST”公司赖在股市里不但不走,还在等待或制造题材借机咸鱼翻身,玩借壳逃债的骗人游戏。而埋单的只有广大中小股民。
按照上海市政府披露的规划,“十二五”期间,该市的金融规模将显著扩大。预计到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市值将从目前的全球第六名进入全球前三位。未来5年内预计每年新增50家上市公司,5年将增加250家,比“十一五”期间的80家增长200%。而定位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深圳交易所,自2009年7月IPO重启以来,两年间就有650家公司上市。按照其设立的目标,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板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比“十一五”大大提速。这种拍脑袋决策的大跃进式的股市扩容数量和融资计划不知依何而定,而鲜见主管部门和哪个交易所有点滴制度建设的规划和设想。
还有更邪乎的各级地方政府鼓励企业上市的种种激励措施和政策。不仅把企业上市作为圈钱的途径动用“政府信用”去攻关,而且还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如2009年,成都高新区就出台一个政策:在该区注册的企业如果上市,给予300万元的奖励。再加上四川省给的200万和成都市政府的500万奖励,成都市高新区只要上市一个企业,就能拿到1000万元。这种把上市当作“政绩工程”来推进的风气在全国愈演愈烈,远不止成都一家。如浙江宁波规定,对通过买壳或并购等方式实现上市,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这种各级政府参与竞争的手段和政策与目前中国股市实行的审批制相呼应,并由官商一体的国有证券公司实际操作,构成了官商联盟争取上市资源的共同利益链,不仅使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可能,而且给广大股民造成了严重的信息误导。
“退市”本是股票市场优胜劣汰的最基本的规则。而中国股市至今未有正常退市的机制。从2010年的年报业绩看,一批“ST公司”本来面临退市。但就在此时,政府却频频出手,帮助多家“ST公司”弥补经营亏损,进而“保壳”成功。据统计,沪深两市去年有60多家濒临退市的“ST公司”共获政府补贴22亿元,平均每家获得资金3200万元。政府补贴几成“ST公司”避免退市的“救命稻草”。最近,中央汇金公司在上证指数跌破2300点以后,即宣布增持工商银行等四大银行的股票,政府救市愿望可见一斑。但问题是中央汇金只是一家国有企业,并没有纳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管辖范围。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各地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还是中央汇金增持的托市资金,都是来自全国纳税人上交的税款,而投入“上市公司”的风险却没有人承担。因为中央汇金公司的决策人只不过是一些国家公务员而已,每个人实际上承担不了任何风险。如果真有风险,埋单的仍然是全国人民。好在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决定时,没有忘记一句话:受国务院委托。这是这次中央汇金增持银行股为人称道的地方。我相信,这句话说明了决策者还是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可惜这方面的研究太少。
以上各种现象和信息,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严肃的不可回避的话题,即中国股市经过20年洗礼虽有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三大顽疾未能解决。这三大顽疾概括起来就是:审批制、不分红和无退市。而且这三大顽疾是中国股市所特有,也是中国股市发展20年来我国证券行业的决策设计者和监管者不愿正视和不主动解决的大问题。
所谓“审批制”,就是人为地控制企业上市的标准、数量、规模和能否上市。上市标准虽有,但执行不一,对有的公司等于形同虚设,尤其是对于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可以通过包装和政府攻关等方法和手段取得上市资格;而对于一些业绩较好的公司如果不愿委曲求全,不走上述程序和进行攻关,几无上市可能。甚至可说,在中国股市企业上市之时就决定了不存在优胜劣汰的可能性。
所谓的“不分红”,就是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强制分红的规则和制裁手段。因此,上市公司只会千方百计去融资,而不会想方设法给投资者以回报。而大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减持套现而致富。
所谓“无退市”。就是中国的上市企业一旦成功挂牌,就大功告成。股指涨也罢、跌也罢,均与公司无关。只要公司能上市,财源就会滚滚而来,即使“ST”,也不会退市,而且壳资源更值钱。
这就是中国股市现存的还没有解决的三大顽疾,也是中国股市不能正常发展的根源性问题。这三大顽疾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构成了中国股市上市企业前仆后继、趋之若鹜的不败神话。只见股市跌跌不休,广大股民怨声载道,而鲜见决策者有解决三大顽疾的动力和愿望。所以说,中国股市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个大赌场,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甚至连赌场都不如。”不知大家经过20年中国股市磨练信不信吴老的这句话,反正我信。“股市有风险”,广大股民好自为之吧。
201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