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核电存在放射性辐射风险,其安全性长期受到质疑,因此其发展过程也历经曲折和波折。从世界范围内看,核电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起步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逐渐复苏阶段)。
1954-1965年,世界核电发展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世界共有38个机组投入运行,核反应堆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也就是“第一代”核电站。比较典型的核电站包括: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5MW实验性石墨沸水堆;1956年英国建成45MW原型天然铀石墨气冷堆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60MW原型压水堆核电站;1962年法国建成60MW天然铀石墨气冷堆;1962年加拿大建成25MW天然铀重水堆核电站。
1966-1980年,由于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世界核电发展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世界共有242个机组投入运行,核电技术属于“第二代”。美国成批建造500-1100MW的压水堆、沸水堆;前苏联建造1000MW石墨堆和440MW、1000MW VVER型压水堆;日本、法国引进、消化美国的压水堆、沸水堆技术;法国核电发电量增加20.4倍;日本核电发电量增加了21.8倍。
1981-2000年,由于经济发展减缓导致电力需求下降,尤其是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世界核电事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西方国家调整核电政策,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但在亚洲,印度、韩国和中国等国仍继续大规模建造核电。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能源紧张导致电力需求增加、气候变化要求全球减少CO2排放、核电安全运行业绩持续改善等原因,世界各国重新积极规划核电发展,核电发展进入逐渐复苏阶段。美国、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开发出先进轻水堆核电站,“第三代”核电站取得重大进展。
日本核电站泄露事故发生以后,再度引起全球对核电安全性思考和担忧,目前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决定逐渐放弃核电事业,但总体上发展还将继续保持旺盛趋势。
世界核电发展道路曲折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