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就曾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蓝色革命’世纪,海洋将成为人类未来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在全球肉类消费量日益上升的今天,肉类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淡水,并产生大量排放物的事实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然而,与此同时野生鱼类也正在减少,水产养殖就成为最可持续的人类蛋白质来源之一。目前,鱼类养殖已经占到全球海产品总产量的一半。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绝大部分是在海边进行,对海水造成了严重污染。锚定在海床上的大型离岸沉水网箱往往更清洁,这些渔场,还有其他新的水产养殖形式,能够显著扩大水产养殖业。
在20世纪50年代,全球水产养殖所获得鱼的数量每年约2000万吨,约是人们从天然野生环境获得总和(包括从海洋、海湾、湖和河流获得的总和),从那以后的50年,人口的数量成为原来的3倍,今天,海食品的数量每年约1.3亿吨,其中的1/4来源于水产养殖,约2000万吨来源于淡水养殖,约1500万吨来源于水产养殖。水产业第一次繁盛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逐渐认识到野生环境捕获的海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地方的鱼遭到过度捕捞,但当时的渔业通过频繁转向捕捞其它鱼类而没有受到太多损失。到了20世纪80年代,即使捕捞的鱼类已经多样化,但鱼产量还是不能满足世界膨胀的人口和众多口味的需求。人类直接消费的海产品约占全部可以获得的75%,剩余的被制作成鱼食或者鱼油,主要用于喂养陆地动物或鱼类。世界水产养殖业产出从1985年以来已经增加了4倍,仅美国居民每人每年消耗就约7-8公斤,是世界水平的一半。
然而,最通行的水产养殖技术却未必是最高效的。鱼类养殖最通常的技术是池塘养殖,这种养殖鱼生活于浅水、泥土和开放空气的鱼塘中,其情形有点像淹没的“庄稼地”。最简单的鱼塘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的水塘,塘中鱼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食,这种池塘出产的鱼密度很低,每立方米水体1公斤左右,海洋中的笼养可以达到较高的单位产出,每立方米水体约10-20公斤,这种养鱼的笼子或者围网被固定在开放水域的海底。自然洋流会冲走这些鱼类产生的废物,并且通过不断地更新水流使水中溶解氧气的含量维持在固定水平。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海水养殖的污染规模也会随之扩大,最终造成整个近海都陷入鱼的排泄物之中。
尼尔·西姆斯(Neil Sims)在离夏威夷大岛的科纳海岸0.8千米的海域里运作着全世界20个海下农场之一。和大多数的农场主一样,西姆斯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好他那些吵闹的“牲畜”们。唯一不同的是,西姆斯不用跨上马去牧羊,而是戴上呼吸管和口罩到海中去放牧他的“牲畜”——48万尾银鱼。这些农场试图利用地球的最后一个大型农业疆域——海洋。与数以千计的常规渔业养殖场相比,远离海岸的地理位置给海洋牧场带来了明显优势。传统渔业养殖场是一片片围绕海岸的围网,这种沿岸渔业养殖常常因为影响景观和污染而被人诟病:它们在沿岸平静的浅海里撒满了鱼类粪便和食物残渣,数量过多引发赤潮,或者扼杀了围网之下的海洋生物。然而,科纳蓝色海洋农场(Kona Blue Water Farms)却不会产生污染。7个高中室内体育馆那么大的沉水网箱被锚定在急速的洋流里,废弃物能够被快速冲走并被稀释到无害水平。
在科纳蓝色海洋农场里,有7个高中室内体育馆那么大的沉水网箱被锚定在急速的洋流里,废弃物能够被快速冲走并被稀释到无害水平。
从水里看,两头锥形的网箱反射着阳光,加上游动鱼群的鳞光,整个网箱都在发光,就像一个中国式灯笼。摸起来,覆盖在网箱框架外的材料更像是围栏而不是网。这种合成纤维B材料可以让饥饿的鲨鱼无法接近笼子里的“小家伙”。
2001年,西姆斯和海洋生物学家戴尔·沙韦尔(Dale Sarver)创立了蓝色科纳牧场,以促进大众渔业可持续发展。但该公司的方法可能仅适用于品质一般的鱼。全球现有人口69亿,预计2050年将增至93亿,生活标准的提高使人们对肉和海鲜的需求提高。然而10年来全球捕捞渔业产量没有增加甚至下降了。饲养牛、猪、鸡等动物会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大量淡水资源和化石燃料,造成空气污染,排放大量富营养化物质导致河流和海洋污染。人类所需的所有蛋白质将从何而来?海洋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最优选择,但前提是前者能够有效运作,后者能够更加清洁。
在非洲的桑给巴尔岛,即坦桑尼亚沿印度洋的部分,这里海产品并不充沛,但却关系着当地人的生存,是岛上100万人唯一的蛋白质营养来源,他们消费海产品的量是美国新英格兰州居民的3-4倍。由于北大西洋的野外捕捞处于过度状态,并且产量也只是20年前的一半,与新英格兰居民不同,桑给巴尔岛居民没有进口海产品的经济能力,其人均年收入约为300美元左右。水产业是该岛食物供给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20世纪80年代,桑给巴尔岛成功地发展了他们的海带养殖业,现在该行业的经济收入仅次于旅游业。在提供食物的同时,海带或者海草是橡胶主要原料,也是化妆品重要原料、食品加工原料和药业原料。
从大陆转向海洋,给人类的食品供给提供了新的空间,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最后一块“处女地”,可持续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否则最终人类也会迷失在无际的大洋之中。
食品的“蓝色革命”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