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定:一个独特的股市符号


     

中国股市20年20人(15)

杨怀定:一个独特的股市符号

 

    中国资本市场的出现,为普通的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实现财富梦想的平台,杨怀定就是一个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巨大成功的人。他的成功不仅在于通过证券投资成为“先富起来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经历激励着普通百姓的投资欲望,他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独特的符号。

    上个世纪80年代,杨怀定还在工厂里做着一份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一次意外事件使他蒙受了冤屈,事情澄清以后,却得不到公正处理,他愤而辞职了,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但杨怀定并不是一个不考虑后路的人,在此之前,他通过广泛地阅读报纸,已经了解到了国库券在各地交易所产生的差价,觉得如果能够买进外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国库券,到价格相对较高的上海卖出,其中的差价很有赚头。因此,辞职以后,他便筹集资金,开始做起了国库券买卖生意。

    那一段时间,是杨怀定最为辛苦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通宵坐火车从上海到安徽,买不到卧铺票只能坐硬座,天亮时分到合肥买好国库券又赶忙回到上海,抛掉以后回到家里睡一会,晚上又坐上了赶往安徽的火车。但是,这一段时间也是他最为风光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国库券生意大有收获,个人资产快速膨胀,经过一些新闻记者的宣传,他被市场赋予“杨百万”的大名,他的本名倒反而渐渐被人遗忘了。他专门印制了一张名片,给自己封了一个“上海平民职业投资者”的头衔。由于当时股票市场刚刚起步,“杨百万”的出现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炒作的一个热点,加上他长期读报的积累,很能说出一套“政治正确”的理论为自己包装,因此很得新闻记者们的欢迎,他的声名迅速在海内外传播开来,成为怀揣致富梦的平民百姓的追慕的一个目标。有一段时间,他还被沈阳一家财经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这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市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誉。

    其实,杨怀定在从事资本市场投资中,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早年从事国库券异地交易,是看准了其中的差价才动手的。即使如此,他仍然给自己寻好了后路,现在大家都知道杨怀定是他的本名,其实他当年在工厂做工时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辞职以后新起的,怕的就是万一投资出问题被原来的同事笑话。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没有现在这样开放,他总是担心这种交易是不是会惹上“投机倒把”的罪名,因此他习惯于从报上寻找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以此来给自己壮胆。在赚了不少钱后,他还到上海人行去要求给他一个肯定的答复,又到税务局去询问是否需要交税,虽然他知道人行只能肯定他的行动,税务局也因为没有依据而不可能给他开税,但他需要在政府部门挂一个号,万一有麻烦可以让他们为他说话。

    这种小心谨慎的心态也使杨怀定养成了过度保险的投资习惯,在以后掀起的股票热中,他虽然也参加过一些股票投资,但与市场上的一些后起之秀相比,已经渐渐地落后了。但是,杨怀定毕竟在早年的市场上奠定了他的名声,因此他至今仍是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没有褪色的符号,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向人们提供资本市场发展的现身说法,偶尔也到外地传播他对市场的分析。如今的他,已经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用他的话来说,这一切,全托了改革开放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