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资本最为充裕的东部沿海地区,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如无根的浮萍在市场上空飘荡,他们目标不定,左冲右突,时进时出,哪里有获利“缝隙”便一窝蜂地往哪里钻,主动或被动地扮演着市场“搅局者”的角色。大量民间资本投资高利润的房地产业。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配比基本实现“三三制”,即主业、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三分天下,而且后两者投资比例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当众多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能力不足的困境时,逐步放弃了对主导产业的坚守,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一些企业甚至把制造业作为融资平台,套取资金在资本市场逐利。有关专家把民间资本的这些特点称为“漂移现象”。(中国经济网 )
为了拯救危机,2008年我们的4万亿砸了下去。而时至今日,4万亿的效果摸不着看不到,更难讨论普通国民能够分享多少4万亿的好处。我们看到的,除了通货膨胀的高启、房价的居高临下及已经成为社会难题的失业率之外,4万亿的投资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试想,当CPI到3%、4%,甚至5%的时候,一万亿的资本就凭空就损失了300亿,换成任何人都不可能坐视这种无谓的贬值。中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造就了民间资本四处出击,不断爆炒,追逐红利。可是金融炒作并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带来GDP增长,因此赚取的红利,还是来自老百姓的头上,这或许是4万亿给民众的一个重要好处。比如从不断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来看,他们通过炒作挣来的红利,还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这些问题早已很明显,高房价的房地产,高投资率、低投资效率导致了大量的货币超发,又需要更多的货币超发去支撑。政府行政性支出压不下来,卖地财政摆脱不了,搞实业、创业环境差,出现产业空心化就是必然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在“第六届中国民营经济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表示,民间资本不投向实体经济,而投向虚拟经济或者资产价格的炒作,首先就是因为市场部分领域限制进入。
造成这种极不平衡的原因,归要结底还是政府对市场投机持一种姑息甚至鼓励的态度,搞实业困难重重,能挣钱的产业都有让垄断国企占据了,挣钱少的产业不但要受到层层盘剥,而且银行还不给贷款;相反的,房地产业不但可以获取暴利,而且地方政府还特别欢迎,银行贷款也痛快,只要不是傻子,谁还搞实业呀?!
产业空心化不仅无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相反,它带来的是资本外流和贸易逆差,国内的物质生产和投资将逐渐萎缩,形成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同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可能因为缺乏工业生产的支撑而停滞不前,长期来看,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将会受到削弱。
危机发生前,美国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比重约80%。然而,美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导致泡沫膨胀、破裂。2009年12月30日,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再次接受美国财政部38亿美元救助款,成为最新一个接受纳税人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本是从汽车制造业衍生出来、为消费者购车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企业,到后来却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业,最终把通用汽车的主业——制造业拖入了“毒资产”泥潭。从一个侧面可以说,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度”正是栽倒在“产业空心化”和房地产投机问题上。这是“产业空心化”过程的一个典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金融危机让人认清了经济过度脱离制造业实体的危险。理虽如此,但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企业的获利冲动常常会被短期利润所诱惑而忽视风险。当前,我们的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领域的政策性限制,都逼迫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倘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们只是盲目地追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新的产业又无法及时引进,那么最终会导致我们的整个产业链脱节,经济发展失衡。在此情形下,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实不可少。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科技升级力度,引导民间进入科技行业,大规模的进行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完成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才是正途。可惜,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被时下浮躁的大环境所抛弃,这是我们政府的悲哀,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美国产业空心化与金融危机
产业空心化让美国栽跟头
产业空心化加剧 政府调控之手实不可少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