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所造就的奇迹引起越来越多西方学者及媒体的关注。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瑞典媒体预测中国制造业将超过美国。在一连串经济成就的背后,斯莱顿教授提醒我们:要想获得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应当注重发展创新型领导力。
在2010年年底由知名培训机构卓越领导力学院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举办的卓越领导力讲堂中,斯莱顿资本总经理及美国哈佛、斯坦福、沃顿、达特茅斯商学院客座教授格里高利Ÿ斯莱顿与来自企业界、学术界和媒体的80多位嘉宾分享了关于新兴企业的创新型领导。
斯莱顿教授对个人创新与专业化创新进行了区分,专业化创新可以从4个层面来理解和加强: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人际创新和战略创新,每个人的创新能力组合都不可能在所有四个方面达到最佳;同样,企业也有不同的创新能力组合,在了解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之后,将有助于针对性的发展企业创新的战略性思维,聘用有创新能力的人员并且促进企业创新文化,创造并且维护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文化环境。
当高级管理层对自身企业进行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评估时,如果管理层对企业创新能力水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往往表示该企业缺乏清晰有效的创新战略;如果管理层一致给出较低的创新能力评价,那很可能是一种警告,企业未来正处在盈利萎缩的市场。成为富有创造力的领导者和创建富有创新力的组织环境是当前CEO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也是企业获得长远竞争优势的来源。
针对亚洲的企业文化环境,斯莱顿教授呼吁企业管理层不要追求集体一致性思维,企业负责人不能错误的要求所有人都一致同意他的观点,鼓励不同的意见才是企业健康的标志;另外要能够容许“光荣的失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任何失败,只能表明是在低创造性的水平上运作,而经历过努力的失败、发挥了聪明才智仍然遭受的挫折将更加有助于未来的成功。
斯莱顿教授认为创新能力是在21世纪的组织创造价值的驱动力,将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放在战略的高度。比较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斯莱顿教授指出,美国由于其多元文化,形成较好的创新文化发展环境,仍然保持着竞争领先的优势;日本是非常棒的仿制者,在部分领域比如汽车制造他们成为成功的创新者,但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实现从仿制者到创新者的转换,这成为日本15年来经济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在未来10年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将会是如何从一个非常成功的仿制者发展成为成功的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