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门淑莲/文

    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至2.75%,贷款利率上升至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今年央行6次上调准备金率、2次加息,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已由宽松向稳健转变,以全力抑制通货膨胀。美国11月初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得全球能源、食品等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扬,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不断增加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中国相似,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俄罗斯等国为应对通胀,纷纷采取了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措施。如今年印度6次加息、马来西亚3度加息、韩国2次加息,俄罗斯央行也于本月27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应当说,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6.1%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再次加息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对在华跨国公司而言,这种稳健的、实际上也是相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讲,加息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影响,是有利与不利并存。从短期或从局部看,不利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对人民币贷款依赖较强的企业来说,会直接导致信贷成本增加,贷款规模受到抑制,进而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的负债风险也会相应加大,还本付息能力将有所减弱。对依赖国内市场销售的企业来说,由于加息吸引更多储户储蓄,将导致社会需求降低,因而会对企业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依赖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讲,由于人民币利率的提高,将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不利出口。

  从有利影响看,伴随着人民币利率的提高和升值压力的增加,本国和进口原材料价格将有所下降,这将有利于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从长远看,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发展,会对跨国企业的长期健康运营产生积极影响。

  在目前情况下,跨国公司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削减成本,以期获得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实力。另一方面,研究采取灵活、多元的筹资方式也十分必要。一般来讲,跨国公司的资金,有源于公司集团内部的资金(即母公司向子公司增股筹资、提供贷款,子公司之间相互贷款和资金转移等),也有源于母国的资金,还有来自东道国当地的资金和国际资金等。其中,以东道国资金为主。筹资方式主要有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在当今世界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变动频繁情况下,企业筹资风险较大。为此,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合理确定贷款、债券、股票等不同筹资工具的比重结构,并采取集中存款、多边净额、全球资金转移技术、货币风险管理技术等灵活多样的技术手段,积极应对资金管理风险。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照融资成本最低、经营风险最小、公司整体财务结构最佳这三个原则权衡各类可利用的资金来源,从中选择最佳的资金组合。

  目前欧美国家普遍采取低利率政策,成为跨国公司获取廉价资金的重要源头。如为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美联储两年来所定利率近乎于零,使企业只需以稍高的息率便可发债借钱。借此机会,有些企业便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囤积现金,或回购股票,或偿还债务,或实施并购等,成效显著。据报道,在截至2010年8月之前的15个月,强生公司以2.95%的10年期债券利率和4.5%的30年期债券利率,共募集资金11亿美元。微软公司也已于今年和去年两度成功低成本发债,共募集资金85亿美元。其中,2009年5月,以2.95%的5年期债券利率、4.20%的10年期债券利率、5.20%的30年期债券利率,募集规模为37.5亿美元的资金。2010年9月,微软又以极低利率募集了47.5亿美元债券,有3年债券、5年债券、10年债券和30年债券,3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低至0.875厘,刷新了企业债的历史新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19日宣布,经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批准,在香港发行总额为2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年利率3%,到期时间为2013年,面向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发行,从而成为首个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非金融类跨国公司。

  当然,说到底,能够把握时机,成功实现低息融资的往往是那些本身实力雄厚的公司。金融危机以来,拥有AAA信用等级的公司数量大幅减少,一些老牌大企业,如通用电气(GE)等多家公司均已丧失最高级别的信用等级。只有四家非金融公司获得AAA信用评级,而强生公司、微软公司便列其中。由此可见,无论环境条件如何,企业苦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是制胜的关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