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相关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举让很多像本人这样的传统文化拥趸者感觉失落。
何谓“精华”?何谓“糟粕”?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会脱节。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释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于是就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就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谁有能力来“取”和“去”?
那些拥有将传统文化区分出精华与糟粕的人,或者是判别能力果敢到武断的程度,或者是权利欲膨胀望到了难以驾驭的程度。而导致对儒家经典进行大肆砍伐举动的核心原因,就是正在高举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的大旗。
国际化的方向势必会对儒家进行根本抛弃的。
这是2300多年前的先秦儒墨之争的死灰复燃。
不同的是当今国内歌舞升平,全世界的资源置换与融合的环境,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坏乐崩,战乱频繁相比,更加让人难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价值判断力。
在2010年1月19日的文章《国际化的中国,不要再以儒家自居》中,本人提出:
儒墨都主张要“让世界充满爱”,以回到周礼。但儒墨之间的侧重点不同。争论的核心分歧——到底是需要兼爱还是需要仁爱。也就是说给谁的爱更多一些的问题。
儒家所信奉的仁爱就是有差别,有等级的爱。是衍生下去并逐渐递减的爱;一个人对近邦的爱比对远邦的爱多,对乡亲的爱比对外乡的人爱多;对父母、兄弟、姐妹等之爱要多于对堂父母、堂兄弟、堂姐妹,甚至对父亲的爱都要比对母亲的爱多;即使对父母的爱都不同,为父亲守孝的时间与礼仪跟为母亲守孝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兼爱”的核心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看待自己之身”。对待别人跟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外族跟对待本族一样,对待别国如对本国一样,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天下大同。
历来的侵略者都是以兼爱的口号,去实行侵略与掠夺。甚至发动战争导致敌国陷入战乱纷争,并希望被侵略国像儒家倡导的那样臣服。这两种思潮的如此结合是会让中华民族遭受亡国灭顶之灾的。
美国颠覆萨达姆政权所说的是结束独裁统治,实质是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掠夺;日军侵华也是打着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进行的,实质是军国主义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发达国家的财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入侵”也是以支持经济建设,帮助那些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的人民能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为幌子,实际是已经廉价地换取了他们的灵魂。
现在的社会主流舆论是在坚持新时期的“两个凡是”的原则。
即“凡是反对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倒退与反动”、“凡是认为执政党以及现任政府错了的,都是错误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几乎没有人会敢于对历史深刻反思而提出对当世的批判,几乎很少有人会大胆提出对国际化方向提出盘点,并坚定地倡导回归传统。
由于站在祖先的肩膀上,后人有可能会看得更远,因而总是幻想着比前辈聪明。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能干,不惜向外人极尽谄媚之能事,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道德与良知。在这样的时候,也往往是最容易数典忘祖的时候,势必会做一些愚蠢的事情。丢弃了不该丢弃的东西,却抓住了不该抓住的机会。
在墨家思想统治之下,只会因循墨守陈规之法,缺乏阳刚之气,总是希望以阴柔来息事宁人;对外来的因素极尽恭迎之礼,却最终落得引狼入室的骂名。
虽然墨家思想内心依然有爱,却是泛泛的爱,是从买方的利益出发,相对廉价地收购资源拥有方的现在与未来的。在执行的谋略中,击碎历史根基,让资源拥有方失去历史传统的支撑是很重要的策略。但所谓墨家的那种兼爱,在当今时代卷土重来,定会让中国大量地丧失掉自身利益,甚至连思想都会被替换掉。
当我们失去了对后代的规范性的教育,就会失去我们的未来;
当我们的后代动辄以国际化为己任的时候,就会失去为中华之崛起的责任心。
当我们的家族从大变小,孝悌之心逐渐被计划生育国策宣布死亡的时候,儒家经典就已经进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了。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中,中国成为新列强的工具。
原本富强的发达国家将加快富强,那些原本贫瘠的国家则加速贫瘠,至少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中国恰恰是发达国家与地区在拉大那个差距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因素。所以势必要失去原本坚定支持中国发展的那曾经是“第三世界”的盟友。关于这一点,本人已经在文章《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遇劫持事件的反思(8月25日)》中深入说明。
我们很担心中国破坏儒家经典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的跟进行为,不仅助纣为虐,而且玩火自焚。也会让自己逐渐失去自己发展的灵魂与精神寄托。
山东原本是孔孟之乡,是诞生儒家思想的大本营,要将儒家经典之中的“糟粕”部分抛弃掉的却刚好是那个伟大思想的诞生地。这一点颇具讽刺意味,尤其让人感觉悲哀。
我们并不是说丧失了儒家经典就会丧失掉中国传统的精华,但至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被动摇,那个根基之上,才是忠诚、仁义礼智信以及礼义廉耻。
那个根基曾经支撑中国历史上独裁的帝王制的统治,动辄数百年。
一旦被破坏,我们看不清当国家政权岌岌可危,民族利益遭遇掠夺的时候,有谁可以挽狂澜于既倒,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谁将挺身而出。
当然,中国传统的精华还有很多儒家经典之外的东西,远非《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教条所能涵盖的,儒家经典上面所说的也不全对。但是很多东西是要慢慢去体会才能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的。既然成为经典,就说明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同与时间的考验。
在这种时候还硬要“去除糟粕”,无疑是与前辈争辩,与大众为敌。
如果所谓精华就是与时俱进,那么就没有什么经典可循了;
假如所谓糟粕就是传统保守,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对祖先的敬仰了。
——那么放眼看自己百年之后,成为被后人祭拜的人,会如何面对子孙呢?
——难道这样的人就真的不怕没有未来或者是在未来遭到骂名不成?
假如一个民族在失去了传统经典都没有什么悲伤与不舍之情,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呢?
被金钱收买了灵魂的人,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
让我们感觉悲哀的,不是那些被强行拆分的儒家经典,而是被拆分之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教育将支离破碎,也是中国未来的责任传承,更是那些倡导拆分经典的官员、专家与传媒遭人唾弃的未来。
贾春宝
2011年1月4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