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提车加价75万 加价成疯谁之错?


杭州提车加价75万 加价成疯谁之错?

 

    提车加价,说的够多了,骂的够多了,几乎人人都在喊打,而到了年低加价提车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先来看两条新闻,一条是央视对于杭州车市的暗访,一条是是苏州电视台对于本地车市的暗访。  <系原创稿件,版权归auto.sohu所有。>

    据央视2套25日的报道,在杭州一级市场上如果最近几天想提到宝马X6需要加价10万元,保时捷的订单是排到了两年之后,路虎是暂不再接受订单。二级市场上的情况则来的更为夸张些,95万元的卡宴和170多万的揽胜运动版提现车加价35万元,299.8万元的揽胜顶配车型竟要加价75万元。(视频查看:http://boke.2500sz.com/index.php/video/index/91209)

    前两天苏州台对本地的车市也进行了调查,记者来到一家大众的4S店打算要订一台SUV时,销售顾问则表示7、8个月也未必有车。当记者试探着接受店里给出的3万元附件购车条件时,这款刚刚还遥遥无期的热门SUV则在两天后就有现车了。(视频查看:http://boke.2500sz.com/index.php/video/index/91300)

    加价现象由来已久,印象里最早应该起于日系车型,雅阁、凯美瑞都有过加价,后来CR-V、RAV4也跟着加。风水轮流转,这回不止日系车,稍微紧俏的德系车型也开始加。特别今年加价现象在车市中显得尤为普遍,已然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今年中国的汽车产销双双突破了1800万台,在去年一个庞大的数量级上大涨30%多,很简单,在摆脱了经济危机之后消费环境大好,再加上国家给予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对中国的汽车消费潜能进一步挖掘。另外,从今年初一些豪华品牌公布的销售数字来看,无论是先到的奥迪还是后来的宝马、奔驰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什么,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家用也好,豪华也罢车根本不愁买。特别是过年了,大家都想买台车欢欢喜喜过大年,商家正是看到这一点,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来个狮大开口,此时不赚更待何时呢。

    再来看一组钱江晚报关于是否原因加价买车的调查,在1000多人参与的调查中仅有1%的人愿意加价购车。在“若需加价购车,加多少可以接受”一问题中,有64%的人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加价,32%的人可接受2-5千的加价,5千-1万的加价有3%的人可以接受,1-5万的加价无人接受,5万以上、的加价有1%的接受。

    这则调查只能反应加价提车问题的一个小侧面。几乎没有人愿意加价买车,很简单,钱再多谁也不愿意多花一分钱。但是事实上想买台稍主流的车型或是以上央视和苏州电视台所调查中的车型,不加钱怎么行。所以当“潜规则”成为规范的时,加价就被潜意识的认同了,就如上面调查中的结果。

    加价在某种程度上的被认同其实就是给予商家加价的一种肯定了,这也是商家敢于要价的底气所在。如果那一天咱们消费者都理性了,买车不盲从了,不跟风了,相信商家的加价行为也就失去沃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