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感悟曹思源(5)


正面感悟曹思源(5)

九、在朝与在野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曹思源觉得,他大体上属于思想者、探索者、叛逆者一类。但他认为,依附于政府的知识分子,只要是真正想干事的,也会有所作为。因为,依附于政府的并不都是御用文人。他不排斥在朝的,也不歧视在野的。他曾写过一幅不大工整的对联,上联是:自古英雄一条路,当官报国颂皇恩;下联是:现代社会多元化,朝野均可建奇功。不要说当官是为了赚钱、发财、捞油水,其实,要为人民做好事,不当官也不行。因为你不在其位,没有那个影响力,你就难以报国、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在封建时代,如果皇帝不要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你就完蛋了。现在社会多元化了,我可以下海,可以面向社会,我的文章可以给老百姓看,我给企业做咨询,我不吃皇粮也能活下来,这是社会历史的变化。

十、精英的品格

曹思源认为,一个真正的精英分子,起码应具备两个品格,一是要有历史责任感,一是要有哲学胸怀。所谓历史责任感,就是说,既然有机会在政府部门工作,就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受一点打击、承接一点压力,是很正常的。为了历史的前进,为了人民的福祉,需要付出这个代价。所谓有哲学胸怀,即不要把一时一事的得失看得太重了。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很顺,有时候又不顺,总的来看是顺逆交替。所以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顺逆交替人生路,胜败相嵌凯旋门。人生不会老顺利,也不会总倒霉。巴黎的凯旋门,不是胜利加胜利加胜利,而是胜利加失败加胜利相嵌而成的。哪有只胜利而不失败的事!曹思源指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历史责任感和哲学胸怀,才算是真正的精英分子,才不会被挫折所击倒,如果多愁善感,那一下就趴下了。

十一、民间研究的自在与局限

曹思源198810月创办民间研究机构,他感到,明显的好处就是不用看人家脸色了,他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就研究什么问题。以前在机关,领导要求干的事他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事,领导不让研究,这就是矛盾。下海之后,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而且研究中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就得出什么结论,而不是指鹿为马。这对他很有好处。局限就是有时候发表文章的途径不顺畅,这是他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他下海十多年,在正常情况下发表文章还是比较快的,但最近这段时间常受到封杀。他没有了组织的羁绊,同时也失去了组织的庇护。这是辨证的。作为生命个体,人是很脆弱的。一个独立的思想者,做任何事情,都很悲壮!

十二、人间正道私有化

关于经济学研究,曹思源最大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人间正道私有化。长期以来的舆论向人们灌输: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私有经济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或者是暂时的。什么叫做暂时的?大家普遍认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有必要发展私营经济。意思仿佛是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就不用发展私营经济了。他接触过一些很左的观点,认为现在这些小业主、私营企业的投资人,将来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们还是要给出路的。这种观点,有点类似建国初期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调子,好象搞私有经济的都是应该进行改造的对象,私有业主是不很光彩的角色。曹思源郑重提出,发展私有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人间正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吗?不是!我们灿烂的文化,唐诗宋词、四大发明,等等,都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我们公有制搞了什么,搞了历次政治运动,搞了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饿死了几千万人;发动了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文化大革命。他提出,私有经济是人间正道,并不是什么权宜之计,更不是统治者的一种恩赐。他要努力恢复私有经济本来应该有的历史地位。他的《人间正道私有化》传播面很广,有些观点比较超前,是当前的舆论管制者所不能接受的。在上海召开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把书当面送给江泽民,目的是想使他的观点能影响这位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据说会议的警卫处长因此被撤职了。怎么能让曹思源触到江泽民身边?曹思源感慨:说起来,我还真害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