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圣煽动学生对抗司法判决


     教育部社科委学风建设委员会:

    杨玉圣假冒“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的这一招牌,打着“学术批评讲座”的旗号,煽动学生签名对抗司法判决这样的行为你们也可以迁就姑息吗?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贵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影响了全国的法治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而司法独立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国家反对行政部门对司法审判工作进行干预。既然如此,那杨玉圣煽动学生签名对抗司法判决是想做些什么?是要利用学生的力量制造“舆论压力”来影响案件的审理,让法官们迫于压力改变判决?如果真是这样,这种签名的行为与那些行政部门干预司法判决又有何不同?如果因为这些签名,司法判决发生改变,那么司法的公正性何在?司法的独立性又如何体现?法院判案讲究的是证据,所有行为皆需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断案裁判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无论杨玉圣要对抗的司法判决具体情况是怎样,要想推翻这一判决,最基本的,应当是提供相应的证据和事实,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予以推翻,而不是采用这种“施压”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个案件的判决通过煽动一些签名就可以轻松的推翻,那么司法独立性就无法实现,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将严重受阻!

这种对抗司法判决的行为,是对法律权威性的挑衅!是对法律威严的玷污!这种简单的道理就连一些普通老百姓都很容易明白,而我们这位法大的 杨教授却可以将其说成是一种“学术批评”的行为,真是让人费解?“学术批评”不是应当针对学术方面的规范问题,进行一些非正式性的批评指正,从而提高我国各方面的学术水平,何时成了煽动学生签名对抗司法判决了?难道“学术批评”不应当仅限于学术方面吗?敢问这种行为究竟是杨玉圣自己的行为,还是代表贵委员会呢?这样的行为属于“学术批评”吗?

杨玉圣既然是贵委员会的成员,他借着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名号,标榜着“学术批评”公然煽动学生签名对抗司法判决,难道贵委员会就不需要出面说明一下吗?换而言之,这样的人也配作为一名贵委员会的成员?我们现在只希望贵委员会可以尽快给出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还司法界一片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