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电视台成为精神垃圾堆
最近,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的情妇——原广东电视台女主播李泳因受贿罪逃跑未遂,获刑3年,在社会上引起不小震动。其实,电视媒体此类丑闻并不鲜见。如数年前:
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副主任兼文艺部主任赵某因受贿罪获刑10年;
原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副主任冯某因受贿罪获刑11年;
新疆“兵团电视台”原台长兼书记侯友权(副厅级)贪污受贿获刑17年;
上海电视台原主持人王某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刑2年;
前南昌电视台的美女主持高某因非法拘禁罪被判获刑一年半;
原北京电视台记者因“纸浆包子”假新闻事件获罪被判……
虽然这些事也曾见诸于各家媒体,但多半是官样文章,简单地发发消息,远远没有其他行业发生同类事件时所受到的铺天盖地的炒作待遇。为什么?兔死狐悲,维护中国媒体的整体形象。
这的确是聪明之举。一旦各家媒体相互残杀起来,此行业许许多多的潜规则、潜台词,一张张在正义与“舆论法官”旗帜包裹下的黑幕将会暴露无遗。
中国的主流媒体大多都是隶属于官方,担负着宣传政府方针政策的“喉舌”作用,但由于政府经费不足,大部分经费开支都需要由媒体自己解决,这就导致媒体在体制上不得不实行精神与物质相分裂的“双轨制”。也就是说:在台面上,须遵循主办单位的意志唱戏。在台下,需走市场经济的路子挣钱。于是,一个身穿红袍唱黑戏的特型演员在中国的政治文化舞台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特别是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的电视台,由于它们在存在方式上的特殊优势,更成为一种腐败文化的重灾区。
纵观各家电视台的现状,存在几大腐败现象。
1.人事上的腐败:由于收入稳定、知名度高,电视台向来就是各级领导和权贵子女的集结之处。本人曾在一家电视台担任领导职务,每年都要为抵制低学历、低素质的领导干部子女进台花费大量的精力做艰难困苦的斗争,到头来还是推沙挡水,少见成效。有用的进不来,没用的出不去,任你如何改革、如何实行招聘制,各种招数只对老百姓子女起作用。所以,就总体而言,大部分电视台至今仍是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拿钱的人多,干活的人少。甚至出现正式职工拿钱,临时工干活的怪现象。
2.政治上的腐败:有些地方电视台沦落为地方党政一把手捞取政治资本、哗众取宠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本台新闻突出张扬地方领导个人的政治形象,无视百姓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各地方台每年为了争夺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条数,不惜血本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助长了制造假新闻、虚报浮夸的邪气。有些地方电视台的领导为了邀功领赏,公然提出:“我们电视台就是书记市长的电视台!”这也难怪,不少地方的电视台领导,就因为每年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条数名列前茅而升官发财。
3.职业上的腐败:记者,本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无冕之王”的桂冠如今被贬义为以权谋私的代名词。人们经常可以从媒体报道上看到:某某地方某某人,冒充某某电视台的记者或别的啥玩意儿,以帮助企业发新闻稿搞形象工程为名,诈取钱财,最终落入法网。但是,人们很少再往深里想一下:这些骗子的卑劣手段,都是跟谁学的?假若他们的身份是真的,而且许诺的条件都能兑现——宣传稿件发了、免费广告做了,还会东窗事发吗?其实,不少“真记者”干的也是同样的活儿,只不过业务更熟练,手段更隐蔽而已。
4.管理上的腐败:新闻从业人员有着极不平等的待遇,原有在编职工再没用也得用,是主子,而大批近些年进台的从业者,不管你是博士还是硕士,本事再大也不得不寄人篱下。如果有人说,电视台聘用临时人员不签合同、不给办“三险”,临时工生病没工资、没医疗,您会相信吗?一定不会相信,因为他们的新闻报道,就经常给其它部门的同类现象曝光。可是告诉你吧,大部分电视台都如此,距离中南海最近的一些电视台也不乏招聘人员过着这种“黑人”生活——“出门风风光光,进门脸上无光,工作勤勤恳恳,生活没有保障。”
5.经济上的腐败:以上案例只不过是中国电视界贪污腐败的冰山一角而已。俗话说:“一年清知府,三万雪花银”,可他们比起现今电视台的部分当权者而言,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央视一把火烧出了什么?各地电视部门的官职为什么都成为抢手岗位?以权谋私、以岗位谋私在电视台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潜规则。
6.文化上的腐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体制的变革,长期以来一直吃皇粮、传圣旨、衣食无忧的中国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被推入市场。在无情的经济法则面前,各档新闻、电视文化产品的销售成为各家媒体的生存要素。国家拨款填不饱肚子,事业发展、职工福利,都得靠广告收入维持,而广告收入的多少又取决于受众对新闻产品的兴趣度。因此,“眼球经济”、“眼球作品”便应运而生。
笔者经常有感于闲暇之际,打开电视机几十上百个频道居然找不到几个养眼的栏目。可笑的是,大大小小的媒体高举“政治主旋律”的旗号,而实际上,“色情、猎奇、追星和揭秘(大多数是侵犯个人隐私)”等才是真正的“主旋律”,而且表现形式越来越庸俗、越来越露骨,快到“满园灰色关不住,千树黄杏出墙来”的地步了!看看吧!
——摄像机镜头竞相深入女性胸衣裙底,一直伸进明星的产房!
——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男女嘉宾在节目中打情骂俏、举止轻薄,甚至津津乐道黄段子!
——一些网络更是大事张扬“乳房文化”,无性不成文、无色不开篇!
非常荒唐的是,听内部人士透露:某省级电视台新上任领导,居然号召女主持不露胸背不上镜;还有的省级电视台,十几个频道为争收视率,不是天天一齐绕着影视明星打转,就是各尽所能、婚姻速配……
一言以蔽之:从内容到形式的庸俗化、毒品化倾向,正严重地浸染着我们众多的电视台和其它媒体。不客气地说,如今你只要进入各种媒体,简直如入垃圾场,要想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那是沙里淘金,必须付出弄脏眼睛的代价。
新闻恶变边缘化给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带来了什么?昔日受人敬仰的“无冕之王”,早已堕落成令人厌恶的“狗崽队”。有对联云:“防火防盗防记者”,这一句话,就足够让我们这些新闻从业人员无地自容。
写到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声明一下:本人素来反对将枯燥的政治教条作为文化艺术作品的“主旋律”,也并不留恋头顶上曾经有过的“无冕皇帝”的虚假光环。但是我也决不赞赏时下依托“眼球法则”的造恶运动,因为它产生于人之贪欲,满足的是人之邪念。不客气地说吧,要满足恶性眼球是一件容易不过的事情,一个在大街上裸奔的女子,足够收拾几大街的眼球。并非危言耸听,时下的新闻文化,已距此不远了!假若我们的眼球文化堕落到如此地步,人类距离世界末日还能相差几何呢?我们的新闻文化定位在哪?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良心在哪?不是要去满足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之“恶性”,而是要用“善行”的光辉驱散“恶性”制造的黑暗!而要做到这一点,除开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之外,很重要的是政府和一些主管部门的领导不要千篇一律的将文化“市场化”,不能饿死良心、冻死良知。适当补贴一些银两“养善”比花钱养贪喂邪合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