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评刊
——张爱峰
这期杂志的长篇《盲视》太硬了,硬度几乎和《副本》不相上下,也涉及到了很多前人科幻小说里很少写的东西。智力到底是什么?观察者本身会不会是完全无意识的,无意识模仿。未来的智能生命又是怎么样的?可以说小说写的很严肃,也比较深入的写了集体无意识和反社会人格这类的相对很主流文学化的东西,但小说写得却不怎么有趣,或者说很难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期待。我觉得远远没有《副本》好看。感觉沃茨涉及的东西太多了,但不怎么会讲故事,还不如少一点科学知识,讲得更透或者更传奇一点好,这样读者可能会既感觉到硬度,又感觉到爽快。至于导读说的什么和大刘小说有一拼,我一点没感觉出来,大刘的硬度远远不如这篇,当然故事性要比这篇好点。
这期的几个短篇各有特色,比长篇看起来要舒服一点。里德的《人物流感》写的是纳米医学,可以用来提高智力,但也有很大隐患,纳米体真要具备了思维能力,就成了寄生体了,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可能会造成大屠杀。小说想象力不错,希望别成为现实吧,我可不愿意用一个寄生体来给自己治病啊!《墙》虽然可以用平行宇宙之类的东西来做简单解释,但也不会很好解释,它实在不像是科幻小说,更多像是主流文学,或者说后现代主义文学。类似的小说我看过一篇,名字也叫《墙——S 卡尔玛氏的犯罪》,是日本存在主义小说家安部公房的经典短篇,感觉上比这期杂志里俄国人写的更奇幻,更疯狂。《冰柱新娘》写的挺好的,现在社会单身男女太多了,有些人总是很挑剔,所以永远被剩着,成为剩男剩女。如果有这样的交友厅倒不足,喜欢古代美女的去复活个西施、貂蝉做老婆也行。作者的想法很有趣,如果随着冰冻和解冻方法的日益成熟,这应该是可以实现的事情。某人身患绝症,被冻了,几十年后,病可以治疗了,发现无钱解冻,另一个人替她解冻、付治疗费,也算是一桩恩德,也算是一份婚姻。当然,这种婚姻是存在交易性,但不一定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