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信奉宗教,但不可无宗教精神


 可以不信奉宗教,但不可无宗教精神

 

一、什么事宗教精神?我个人认为是人类对超人类力量和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感激。

这要从宗教的起源说起。宗教本质上是人类认识局限性的反应。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获得自我意识之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尤其是天体进行观察,对这些浩淼无穷的领域的静思与参悟,会让人感到自己从四方被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所包围,这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力量,宇宙万物都屈从于它的影响。然后,这种思想就转化或上升到对造物者(神灵)的崇拜,并由此来形成一些精神或行为规范(多数以戒律形式出现),并以此来讨好神灵,希望获得神灵的眷顾。

从哲学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改造自然,但不可因此虚妄的认为这种改造和影响是无限的。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就是要人类顺应自然,最好是不去改动任何自然的状态,当然这种消极无为也有些过。另外一种态度就是人定胜天,认为人力可以无限制的改造自然,那么也必然会收到自然的惩罚。

 

二、宗教精神的精华:

1、普世价值,关注大局,超越组织、国家、民族的狭隘,探究哲学层面的终极道理;

2、提倡真善美,以良好表现来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和友好,获得神灵的认同;

3、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概念和理论体系。宗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聚了无人精英的心血,其体系之完整是任何个人或少数人的学说难以比肩的。

4、保存人类文化。宗教人士是最先受到良好的人群,他们创造了文化,同时也是最佳的文化保存场所。因为除了塔利班和红卫兵,所有人都会对宗教场所心存敬畏,因此人类文化在战乱和动荡中在宗教场所得以保存。

 

三、为什么人类会失去宗教精神

1、宗教可能被利用,成为恶势力的代表。

宗教可能在特定时期被人类加以利用,成为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战争的手段。这些人通常是职业宗教人士(或者被成为祭司或神职人员),他们利用其可以沟通人与神的总结而存在,往往假传圣旨,用自己的意志来替代神的意志,达到自己或其利益集团的私利目标,从而损害了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

2、世俗世界需要与宗教势力争夺资源。

当宗教势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干预俗世政治经济的强势力量。历史上各种宗教都曾经成为大地主和大财主,甚至富可敌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强势时可以政教合一,甚至超越世俗政权。基督教国家中,君主的权利都必须经过教会的认可,此为君权神授。但是宗教权势达到一定程度也会为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比如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荣)发动的几次大规模灭佛运动,就是因为皇权对宗教经济势力的觊觎,借消灭宗教来壮大政府的财力。

3、科学技术进步会使人类增强自信,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主宰,从而失去对自然的敬畏,甚至与自然形成对立。

 

四、失去宗教精神的可怕后果

但是我们不能因宗教被利用做与宗教精神相反的事情,而去否定宗教精神本身,不可否认超人类力量的存在,也不可失去敬畏与感激之情,否则我们一定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失去心灵家园。

1、失去宗教精神会使我们失去终极关怀的机会,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陷入可怕的虚无。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会做出无法无天、不顾后果的事情。近现代科学精神的增长增强了人类的自信,削弱了宗教精神,使得我们加大了改造自然的步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后果就是发展主义、消费主义、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富差距拉大和人类心灵家园的荒芜。当我们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我们也无法安放我们的灵魂,我们将在死后面对可怕的虚无和沉寂。其实人类最害怕的不是贫穷和苦难,而是可怕的虚无,是自我与世界永久的失去了联系。在发展主义盛行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将不可避免的面对最终的虚无,人类的终极关怀将变得日日遥远而虚幻。而终极关怀正是源于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而又企盼无限的超越性本质,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这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哲学智慧;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这是人的超越性的价值追求。

2、失去宗教精神也阻碍我们在道德层面的精进。信仰宗教会使人类去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以此来讨好神灵。因此一切宗教都劝人做善事。在基督教世界,人必须通过做善事来赎罪,以获得上帝的宽恕,从而在死后获得重回天堂和敬仰上帝的机会。信仰基督教的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尤其是富人,必须通过做善事来救赎自我,如果带着巨额财富失去,是不会得到进入天堂的门票的。因此,基督教国家的慈善事业是拥有其宗教基础的。在缺乏宗教精神的国家和社会,慈善事业就很容易演变成一种巧妙的功利手段,人们重视希望通过慈善向社会索取更多,将慈善作为一种投资。

3、失去宗教精神阻碍我们追求真理,陷入浮躁和浅薄。宗教本身就是哲学,引领人们去沉思,去探究终极真理。失去宗教精神容易使我们的注意力陷入具体的世俗世界,追求物质享受,陷入一种消费主义带来的浮躁和浅薄。失去心灵的沉静还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

4、失去宗教精神影响社会和谐。由于我们失去了做善事的理由,成为了消费主义的奴隶,甚至发生了异化,因此,我们不会去关心弱势群体,社会产生炫富和仇富心理,社会各阶层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穷人活不好,富人也获得不舒服,增加了社会心理成本和人类心灵负担,直接导致疾病丛生和卫生开支。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12992513/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