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海南,书带得不多,很快就读完了,只能用心一妈妈的iphone看书。
选择余地不多,我下载了张爱玲全集。对于张爱玲,我一直不热衷。也许是近几年,对小说失了兴趣。不过,我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读完了当时几乎所有大型文学杂志上的小说,在对张爱玲还不熟悉的八十年代,便在《港台文学选刊》上读到过《沉香屑》。那时我上中学,读书囫囵吞枣,读的小说大多印象模糊。
我见《赤地之恋》带点时代印记,一反张爱玲常态,便读了几章,立刻对张爱玲刮目相看。她52年就离开大陆,但对共产党党员干部的组织原则和工作作风,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篇关于土改的小说,长期被定性为反共,大陆至今没有出版《赤地之恋》,以及同题材的《秧歌》。
那场充斥暴戾之气的革命,在张爱玲的笔下,读得人战栗不已。我佩服张爱玲的观察力和小说笔法。小说一开始,二妞的命运,就让小说笼在不安,阴郁,心悸之中。我几次不想读下去,不为别的,就因为张爱玲笔力用得太深太透,让人不忍去读那必然的悲剧。
那二妞的描摹,有点《边城》翠翠的影子,只是沈从文的忧伤,浅而淡,是隐隐的痛。《赤地之恋》里的残暴场景描写,过于鲜血淋漓,真想像不到出自张爱玲笔下。
我还是没读完这小说,也不准备读下去了,但对张爱玲,有了新的看法,开始由衷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