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香港立法会否决申亚喝彩


为香港立法会否决申亚喝彩

 

     2011114日,之前内地媒体高调宣传号称 圆香港亚运梦香港申亚,香港立法会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否决了。我们要喝彩的并不是“申亚”的被否决,而是香港立法会的理智与勇气。他们真正代表了香港的民意、体现了香港制度的高度民主(羡煞人也)。

   据媒体报道: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辩论里,议员们轮番上阵发难,使政府颜面尽失。议员们说:“如果这样包装一下就能获得我们立法会通过,那真当我们是橡皮图章了!”“为了面子却罔顾民意豪花数十亿元,议员作为民意代表,必须坚决反对,这个就是给你们的教训!”

这些掷地有声的质询中,港府各级官员到最后都弃械投降溃不成军,连拉票机会也都放弃,政府派驻立法会内各个出入口的工作人员,个个无精打采,没有像以往一样,对进出会议厅的议员亦步亦趋。这些掷地有声的质询之音在内地人代会上是很难听到的。香港立法会给大陆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主课。

此间,曾有香港市民何欣欣女士说,目前香港东区的过海隧道,正酝酿提高过往车辆收费,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与其花费四百亿元办亚运,不如花数十亿元回购东区隧道,让市民免受加价之苦。香港媒体人吴志森则特意把2009年港府对民生各项的投入翻了出来,发现去年政府对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每项的投入,都不到400亿,少于办亚运预算,“这样显然说不过去”。

我们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香港人比大陆理智的多、实际的多。大陆办了“奥运”办“亚运”,但是,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七八岁的孩子还要跑十几里路去上学,各地公路要向老百姓强收“买路钱”,有些人为了多要求些拆迁补偿不惜自焚。但是,大笔大笔的钱却花在面子上。

北京奥运之前,有一位网友在博客上发了几张图片,夸赞奥运会的服务生每天头顶一本书练站姿,嘴咬一根筷子练微笑等等。我对此评论说:“好可怜的孩子们”,那位网友从此不再理我。参加奥运会演出和服务的孩子们真的很可怜,此后我曾在陈丹青的《荒废集百年苦难的补偿》中再次见到类似的图片,我都有些心酸。但是我们却为此而狂欢。在经过了狂热的“文化大革命”之后,我们还竟然这么狂热。

 

2009去南京旅游,在雨花台陵园的一个纪念馆里购得《文化大革命始末》纪录片VCD碟片一套,其中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一套,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的重大活动,其中有毛泽东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检阅红卫兵的镜头,那场面之热烈宏大,令我震撼。那是一个难以再现的历史场面,也是一个令现代的年轻人难以相信的场面。当这个场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特意将我那正在鼓捣电脑的儿子叫出来,让他观看。他看了之后,说了一句话让我暴跳如雷:

“我靠,这是干嘛?傻B嘛!”

后来我仔细想想,我儿子的这句话还真精辟!当一群人很容易被某一个人所煽动的时候,其背后往往暗藏着危机。当年希特勒就是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煽动德国人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