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突破


广东改革(11-2):广东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突破

——201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彭澎

       

    一、关于“十二五”的任务。报告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

点评: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是要落实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具体目标上。现在大家谈论较多的是“建设幸福广东”,其实如果没有“加快转型升级”,幸福得来也容易失去。而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将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当前广东面临江苏、山东等省的强力追赶,广州、深圳面临着天津、苏州等的强力追赶,因此,我们要使持续发展具有后劲、幸福更加久远,就必须下大力气加快转型升级。“十二五”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是在转型升级与幸福广东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二、关于2011年主要目标。报告要求突出“促进转型、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个重点,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点评: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这已经成为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识。而去年是持平或略低,今年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仅超过GDP增长而且还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这可以说是一大亮点,但难度不小,希望能认真落实。2010年的计划数据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三、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加快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建设。

点评:关键是如何落实带薪休假,从去年鼓励企事业单位在五一期间安排带薪休假的做法来看,多少实现了统一的带薪休假。但真正的带薪休假应该是灵活弹性的安排,而不是变相恢复五一黄金周,这对整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四、 着力保持物价稳定。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加强农副产品流通环节价格监管。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点评:控制物价重点在流通环节,除了其他诸如气候、国际市场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之外,影响物价的就是流通环节的炒作和运输、铺位摊位费。由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政府应该在建设平价市场方面有所作为,以低铺租来降低物价水平。控制房价,一方面要坚持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要加快试行房产税,这样才能既提供合理性需求,又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五、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

点评:目前来看,促使收入水平赶上GDP增长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称。最近广东省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对吸引民工节后来粤有一定帮助,也对转型升级形成内在的倒逼机制。

六、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枢纽建设。完善珠三角绿道网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完善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

点评: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推进中小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其与大城市的差距,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居住在中小城市;而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既可以将一些城市功能转移到大城市周边的中心镇,也可使中心镇成为吸纳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的重要载体,减轻大城市的负担。

七、珠三角一体化。以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加快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深度合作。

点评:三大经济圈要加快深度合作,并准备融入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因为“十二五”期末城轨系统初步建成网络,又可能对珠三角的一体化提速。而三大经济圈的融合在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

八、粤港澳台合作。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点合作区开发建设。实施粤港澳基础设施和共建优质生活圈两个专项规划。加强与台湾在经贸、科技、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汕头等市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点评:广州、深圳、珠海利用各自的战略合作平台加强与港澳的一体化取向的合作,必须站在世界级城市群和亚太区域经济中心的高度来打造粤港澳合作的新优势。

九、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改革。

点评:将公车改革既作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内容,又作为交通治堵的先行措施来推进,将极大地赢得民心和缓解交通拥堵。按黄华华省长提出的思路,不限私车限公车,那么就应该拿出决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比如大量裁减公车、公车实行特殊车牌(包括色彩和号码数字),让老百姓监督。

    十、加大创新流动人口、外国人员和虚拟社会管理力度。拓展居住证应用功能,提高实有人口动态管理与服务水平。

    点评:根据外来人口和农民工的需求,尽量缩小居住证与户口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别,并尽量降低入户积分的门槛,让愿意在广东居住有能够打到适合自己工作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容易在广东居住。对不愿入户的外来务工人员,要尽力解决其子女入学问题。要全面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社会保障。

    (部分内容在《新快报》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