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涨跌与胡奥会谈有关系吗?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1月17日,胡主席在出发前的书面采访中向《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稳定总体物价水平,中国的通货膨胀基本上是温和可控,认为美元应该保持在合理稳定的水平。且并不认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上证指数当天跌3.03%。
我们看看胡奥会谈的整个进程:
出访美国前。杨洁篪应邀于2011年1月3日至7日访问美国,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展开的访美行程做准备。
1月17日,胡锦涛书面采访中表示物价水平可以稳定、不认同人民币升值、美国应对自身货币政策负责。
1月18日,胡锦涛抵达美国后乘坐专车从下榻酒店直接前往白宫,参加奥巴马举行的私人晚宴。
晚宴双方阵容:
中方出席者:胡锦涛主席、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杨洁篪。
美方出席者:奥巴马总统、希拉里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
私人晚宴未邀请媒体记者参加,也没有进行记录的官员,更不会向外界提供会谈的详细内容。
出席人员中没有经济代表,而是外交、国家战略安全方面。是否可以判断此次私人会谈议题集中在大国摩擦、政治军事、美国在东亚的政策等政治议题方面?中美双方是否把汇率、贸易顺差等经济议题放在第二位,把两个大国之间的信任、安全、国际话语权放在第一位?
中国在会谈中态度强硬与否?而美国又会采取哪种政策?不得而知。
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美已签署价值450亿美元的订单。其中,中国采购200架波音客机,价值190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领域双方签署的协议超过200亿美元。而且中美在核安全领域合作深化,共同签署了关于在华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谅解备忘录。
但是,这次经贸协议很多是意向性、框架性协议。真正能落实的协议有多少,中美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国际争端问题能解决吗?
会谈结束后,美国今后会否向东亚地区施加政治军事压力,同时加大在印度、印尼减少在中国的采购力度?中美关系究竟如何走向,确实比较考验北京的政治智慧。